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强化说写训练,实现真情表达
【作者】 廖俊平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银塔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说、写训练,实现真情表达和自我发展。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敢说敢写,在说、写训练中体验快乐,表现自我,收获成功。惟其如此,孩子们才能真正做到直抒胸臆,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关键词: 说写训练 真情表达 快乐获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而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一到上作文课,学生时常紧张,提不起精神,教师教学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孩子们说话、写作往往容易流于一种模式,千篇一律的词句,空洞乏味,没有个性。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做到说真话、表真情,抒写心志,表达自我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他们丢掉羞怯,敢说敢写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说、写氛围,亲近孩子,走进孩子们心中,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第一,亲近、赏识孩子们。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即使是智力平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写作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薄薄的纸页成了孩子们抒发的园地。
第二,聆听“童音”,让孩子说孩子们的话。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首先,教师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表达环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要饶有兴味地倾听孩子们自说自话,尽量不删不改学生的文句。如:“我洗的碗、碟都会‘唱歌’”,“这灯像光头一样亮!”,“我当时很羞愧,脸红得象生蛋鸡一样”。这样的话语富有童真童趣,但绝对是真情表达,教师要多加鼓励。
第三,加强交流,融入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说大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愿意耐心地交流,你就会听到他们有讲不完的话。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什么什么”等。他们往往眉飞色舞,喜形于色。在交流中,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心与心的沟通。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说写中体验快乐?
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流。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能说能写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关注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肯定会让孩子们乐于表达。
其二,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流情境。训练中,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说,然后写出来。比如抓住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山水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写下来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第三,家校联动,创设表达情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课堂教学要和家庭教育相配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在讲述方面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说和写的表达训练。如让孩子们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班级获得了文艺表演第一名,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三、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收获希望,小学生更是如此,都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获得认可和鼓励。
在说话训练中,最平常的表现自我的机会是课堂发言。教师要注意“因材施问”,只要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我都会让大家抱以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无一例外地得到激活,脸上荡漾着成功的喜悦。
又比如开主题班会。我认为班会主持不仅能锻炼孩子们临场“说”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也就是“写”的能力。在每次班会之前,我首先有选择地培养骨干分子,然后由这些骨干再分别去训练其他学生,让全班每一个人都参加,增强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则,班级学校还应该开辟诸如“我们的悄悄话”、“校园童真”之类的手抄报、黑板报或校园网,刊登学生中表达真情,述说衷曲和愿望的习作,给孩子们充分表露自我的机会,搭建起一个展示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就感、获得感的平台。
总之,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说、写训练中能听到他们来自心灵的声音。我想,只要方法得体,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会真正做到直抒胸臆,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作者简介:廖俊平,男,出生于1966年9月,1985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2007年1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2002年12月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现在四川省岳池县银塔小学校任教小学语文,并长期担任小学班务工作。
关键词: 说写训练 真情表达 快乐获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而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一到上作文课,学生时常紧张,提不起精神,教师教学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孩子们说话、写作往往容易流于一种模式,千篇一律的词句,空洞乏味,没有个性。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做到说真话、表真情,抒写心志,表达自我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他们丢掉羞怯,敢说敢写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说、写氛围,亲近孩子,走进孩子们心中,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第一,亲近、赏识孩子们。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即使是智力平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写作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薄薄的纸页成了孩子们抒发的园地。
第二,聆听“童音”,让孩子说孩子们的话。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首先,教师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表达环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要饶有兴味地倾听孩子们自说自话,尽量不删不改学生的文句。如:“我洗的碗、碟都会‘唱歌’”,“这灯像光头一样亮!”,“我当时很羞愧,脸红得象生蛋鸡一样”。这样的话语富有童真童趣,但绝对是真情表达,教师要多加鼓励。
第三,加强交流,融入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说大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愿意耐心地交流,你就会听到他们有讲不完的话。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什么什么”等。他们往往眉飞色舞,喜形于色。在交流中,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心与心的沟通。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说写中体验快乐?
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流。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能说能写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关注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肯定会让孩子们乐于表达。
其二,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流情境。训练中,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说,然后写出来。比如抓住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山水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写下来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第三,家校联动,创设表达情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课堂教学要和家庭教育相配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在讲述方面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说和写的表达训练。如让孩子们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班级获得了文艺表演第一名,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三、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收获希望,小学生更是如此,都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获得认可和鼓励。
在说话训练中,最平常的表现自我的机会是课堂发言。教师要注意“因材施问”,只要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我都会让大家抱以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无一例外地得到激活,脸上荡漾着成功的喜悦。
又比如开主题班会。我认为班会主持不仅能锻炼孩子们临场“说”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也就是“写”的能力。在每次班会之前,我首先有选择地培养骨干分子,然后由这些骨干再分别去训练其他学生,让全班每一个人都参加,增强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则,班级学校还应该开辟诸如“我们的悄悄话”、“校园童真”之类的手抄报、黑板报或校园网,刊登学生中表达真情,述说衷曲和愿望的习作,给孩子们充分表露自我的机会,搭建起一个展示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就感、获得感的平台。
总之,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说、写训练中能听到他们来自心灵的声音。我想,只要方法得体,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会真正做到直抒胸臆,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作者简介:廖俊平,男,出生于1966年9月,1985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2007年1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2002年12月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现在四川省岳池县银塔小学校任教小学语文,并长期担任小学班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