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生叛逆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

【作者】 袁秋华 谢春荣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南古中学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叛逆心理较严重的学生往往是最令班主任头疼的,在教育这些学生时,班主任老师轻不得重不得,常常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班主任只要理解了学生叛逆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叛逆学生问题并非无解。就我个人在教育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我对叛逆学生的特点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 “叛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行为状态,“叛逆期”是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叛逆期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3岁左右、10岁和13岁左右,分别称为“执拗期”“准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每个阶段各有其表现特点和心理背景。因为第一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入学,第二个阶段孩子的力量弱小,还比较容易控制,所以并没有引起成人的足够重视。第三个阶段到来时,孩子已经进入中学,身体开始发育,力量明显增强,变得难以控制驯服,所以才会让家长和老师感觉格外棘手。
  二、学生的叛逆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不针对某些固定的人群,他们对什么都看不惯,热衷于唱反调、对着干、标新立异。他们不仅对家长和教师有叛逆行为,即使对同龄人也是如此。这样的人是不讨喜的,不被待见又加重了他们的反叛行为,在一次次恶性循环中渐渐形成稳定的叛逆人格。这种情况最令人担忧;第二种是对某些人有叛逆行为,对其他人则没有。比如,抵触家长的话,但是还比较听老师的话、不听其他老师的话,只听某一位老师的话,等等。这种情况是比较好改变的。
  三、叛逆行为较为明显的学生很多也同时是个性较为鲜明的学生,他们往往有主见,有独立的思想,也有一定的能力和才艺。叛逆行为往往有其合理之处。他们叛逆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可能就是因为有些诉求没有得到回应或满足,才能得不到发挥,在班级里找不到应有的地位,等等这些原因。再有就是他们不一定是有意和你对着干,只是不愿意不经过思考就全盘接受成人的意见。他们不是温顺的羔羊,而是难以驾驭的烈马。
  另外同学同伴、生活学习环境、社会家庭环境对学生叛逆行为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和老师的不当行为往往成为学生叛逆行为爆发的导火索。基于以上分析,我在疏导叛逆学生方面的心得有:
  第一,了解学生叛逆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叛逆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基础和诱因,只有搞清楚这些原因,才有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教策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洞说教。研究的重点是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社交情况,调查的手段包括:谈话、书面交流、网络交流(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走访、电话访问(学生过去的老师等)。需要弄清楚的是,他为什么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哪些人有叛逆行为。
  第二,适度容忍,适当放一放、等一等。
  面对叛逆的学生,有些教师会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威信受损。出于维护面子尊严的考虑,教师往往会动用职业权威和行政力量将学生的反叛强压下去。强压的后果可能有两个,一个是被压下去了,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控制;另一个是招致学生更为激烈的反抗。前者学生口服心不服,后者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面对学生的种种行为问题,班主任要 “适度容忍”, 不要一味强压。适度是指有原则、边界,在可控范围内。在合适的时候引导一下,在不合适的时候适当地放一放,给学生一个自我调节的时间。即使是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其心理和情绪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不是一直叛逆的。学生自我调节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进行着自我教育。过度地干预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吃力不讨好,是加重学生叛逆的重要因素。
  第三,做好家长的工作,选择适合的帮助伙伴。
  一些家长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只是直观地感觉到孩子大了,很难控制。其实,这正是孩子长大的标志。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时,不仅要和家长交流一些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明白一些常识。班主任和家长不能各自为战,要配合起来,方向一致。可以请一些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介绍经验,让家长和家长之间多交流,除了学校规定的家长会,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小型家长座谈会、网上家长交流(利用QQ群等平台)等,都是效果不错的交流方式。班主任自己也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人,也可以发动第三者做工作,对叛逆学生实施引导帮助。伙伴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仔细观察、用心寻找这样的合适人选就是班主任要做的。通过结对子、选同桌等常规管理工作,可以不留痕迹地把教育意图贯彻下去。
  第四,改善班级环境,为某些叛逆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发展平台。
  环境可以影响人,可以造就人。因此班主任的目光不仅仅要落在班里几个叛逆学生身上,更要致力于营造班级整体的和谐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叛逆学生不仅会改善其行为(否则就会与群体表现不协调,造成心理失衡),而且即使有叛逆行为也不会得到集体的认可,环境让他们不得不做出调整。班主任可以利用的方法有主题班会(如感恩教育、案例分析式班会)、团队合作活动、社团活动、主题人物评选、舆论宣传(黑板报、班级小报)等。一些学生的叛逆的行为是能力得不到发挥,才华无处施展导致的。他们认为班主任没有眼光,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怀才不遇,所以会无事生非,处处和班主任过不去。学生表面的行为背后往往就隐藏着这些心理原因。对于这类学生,消除其叛逆行为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提供适合他特点的工作机会,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了,能量有了发散渠道,就能发挥正能量(我认为叛逆行为就是负能量的宣泄)。
  叛逆,很像是人在成长中得的某些疾病,一旦得到较好的治疗,痊愈后即可获得终生免疫能力。学生的叛逆等于是给你出了一道难题,把这道难题解开,不仅对班级管理有利,对当事者本人成长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当然,这样的挑战,对增长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作用也是非同寻常的,所以,请勇敢地接受挑战,把它作为研究教育的宝贵资源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