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丽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乔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拼音与识字并进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理念,让学生发展兴趣,提升识字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实践策略
  识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打开语文大门的钥匙。新课标对识字教学有了明确规定:“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而在小学低段,识字相对集中,数量多,任务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创新识字教学策略,使小学生科学识字,实现识字教学的增量不增负,进而激发他们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热情,让识字逐渐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需求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教学问题。
  一、坚持拼音与识字双线并进   
  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独立识字。”从现行教材编排来看,无疑都采用了这种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如在每课拼音后学习与该拼音组成的音节相关的汉字,并且还通过一些极具童趣的歌谣、韵语表现,如“g、k 、h”这一课后安排了“花、哥、弟、个、画”几个生字,同时还有儿歌韵文“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其中,“棵”“个”“花”“画”“活”是生字。这样的编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拼读字音巩固学过的汉语拼音,同时学会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两种方法,做到先认字,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在这个阶段认简单的汉字,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二、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取得更多识字,更好识字效果的重要保证。传统识字模式简单,就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念,这样的方法,对于大面积地识字教学,显然会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多种方法并存,还要在教学中授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有自我识字能力。一方面,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识字不宜采用单一的方式。另一方面,影响识字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识字需要融合多种方法。如第一单元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再有就是通过字谜识字:“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谜面的文字很美,学生可以在动脑筋猜谜语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这些例子里可以看出,这样安排识字,避免了集中识字可能产生的单调枯燥、功能单一的弊端。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不仅识了字,学到了识字方法,发展了识字兴趣,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三、借鉴蒙学经验帮助识字
  蒙学能作为一种经验传承至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显而易见的。经历了上千年的经典告诉我们,其中很多方法还值得我们借鉴。从现行语文教材来看,实际上就有蒙学的影子,我们也不防借此来帮助学生识字。
  (一)韵语识字的经验。在识字教学时,我们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这是学习汉字不利的一面。而另一面,正是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就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非常容易押韵合辙。相形之下,要比多音节的拉丁文字容易得多。整齐押韵,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因为非常有效,所以一直流传下来。凡是不采用这个办法的,不管你是多大的权威(如朱熹的《小学》),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被淘汰。小学语文教材就充分地吸收了这个经验,如“词串识字”,短语识字等,都体现这种思想。
  (二)在阅读中识字的经验。在阅读中识字,即所谓随文识字在现行识字教学中是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借鉴蒙学经验。即便是开始阶段的集中识字,也是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条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识字教学仍有现实意义。识字是为了阅读。儿童认识了生字,是不是就能阅读课文了?还不能这么说。小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如果把每个字的细微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去领悟语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加以识别。只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儿童才有可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语义,从而顺利地进行阅读。由此看来,孤立地教儿童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四、“以写促识”强化识字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小学生字写得越来越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丢掉了传统的好经验。既不描红也不仿影,过早地离开了倚傍自由发展,写出的字,笔画像火柴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管写得对不对,不管写得好不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借鉴前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出了“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的写字教学训练思路。由于过去是先搞集中识字,又是用的毛笔,所以识写是不同步的。我们今天起步写字用的是硬笔,而且坚持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所以识写可以同步。识写结合,相辅相成,相互巩固。写认得的字,因为学过它,大体知道它的形体,写起来容易些;通过写,又可以巩固对它的认识。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识字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其间也因教师的不同、学情的不同而教师方法各异。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注重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让学生能自主识字,才是我们识字教学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王月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促进策略解析[J].课外语文,2015年。
  [2]程淑琴,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5年。
  [3]程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延边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