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 王修玲
【机构】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课堂中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措施。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倾听”情境,提出倾听的要求,传授学生倾听的方法并强化训练,同时及时给予鼓励评价,使学生善于倾听,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倾听 习惯 培养
倾听,是有意识、主动地听,是一种尊重,一种能力,应该是小学生必备的素质和习惯。李政涛教授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而在课堂上,部分孩子没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当教师提问或同学回答时,有的装模作样、人云亦云,有的甚至答非所问、不知所措,课堂效果不言而喻。那如何在教学中,让倾听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呢?
一、营造氛围,认识倾听的重要。
倾听是一种学习行为,它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成长主要在课堂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除了要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一种学生喜爱、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适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情景表演、模拟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教材中的情景图片等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适时选择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做反动作、词语接龙、开火车比赛和模拟表演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倾听时间。教师还应该与孩子们共同探讨该怎样倾听,一起分析身边的不注意倾听的现象和后果,讨论解决的方法。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意义和价值,变“要我听为我要听”,把听讲变成一种自觉地活动,当作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教师强加的硬性任务。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别人思考的方法、思路、口头表达能力等,让他们从听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训练,尽快养成自觉倾听的习惯。
二、观察动态,明确倾听的要求。
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当教师抽到发言的孩子时,该生沾沾自喜,其余学生则有的无心聆听,有的搞小动作,有的迫不及待地与同桌轻声讲话,还有的孩子在听别人发言时,也只会注意对错,而错在哪里,却没有认真思考,这就影响了交流感悟的质量。所以,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首先要保持安静,如果多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用“一二三,快坐好;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的口令来帮助我们整顿教学秩序。其次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倾听态度。教学中,我对倾听姿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听老师说话,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听老师或同学读书时,眼睛要看着书,不能东张西望;当听同学发言时,要听清楚同学发言的内容,想一想他们主要讲的内容,说得有没有道理,也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老师请到自己发言时,不要随便否定同学的想法,即使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用“我的想法是……”,“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学生养成了这些习惯,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果。
三、注重引导,规范倾听的方法。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自制力不强,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的回答正确,没有耐心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倾听的孩子才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一)细化倾听要求。在听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听课五心法”:1.静心。不管是同学发言还是听老师讲课,都要做到不开小差,静下心来,听清楚老师和同学说的每一句话。2.细心。认真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可以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妥之处和提出自己新颖的想法。3.耐心。别人讲话时不能随便插嘴,要等别人的发言结束后才发表自己的想法或意见。4.用心。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不要生搬硬套,要选择性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5.虚心。当别人提出的想法或意见更合理时,要虚心地接受,更正自己的观点。(二)指导思考方法。听别人发言时,自己要做到:1.猜想同学发言的内容;2.归纳同学发言的观点;3.思考同学的发言是否有道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倾听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做到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四、强化训练,掌握倾听的技巧。
行为研究学表明,当一种行为连续重复二十一天以后就形成一种习惯。由此可见,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所以,教师在交给学生倾听方法后,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倾听训练。我们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一)听做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学科特点,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让学生听算,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能力。训练中,可以先让学生按正常的速度出题;随后速度较慢地重复一遍,以便给学生一些时间写出结果;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学生检查修正的作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算能力。(二)听后复述训练。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学的发言,如:“刚才老师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请你把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重读一遍,好吗?”……这种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有意听记的积极性和检测听知效果。(三)听记训练。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记忆表现为先快后慢的趋势,特别是刚学习的知识,遗忘最快。因此,当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以立即让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口头叙述教师布置的作业等,每次只讲一遍,语速稍慢等,这样学生在倾听活动中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养成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
五、激励评价,感受倾听的魅力。
教育家高尔基曾说:“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及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由此可见,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激励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教师评价。在培养学生“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下转第34页)(上接第86页)学生鼓励和赞扬,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当学生对“倾听”作出正确而及时的反应时,我们要及时表扬:“你看这位同学听得多认真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位同学不但指出了别人的不足,还大胆地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些朴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给予适当的非言语反应,如点头、微笑,用表情动作特别是面部表情表示理解或认同、惊讶,使学生产生“老师重视我说的话”的感觉。遇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孩子,及时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尽量多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二)学生互评。学生很喜欢当小老师,因为要对他人做出评价,自己肯定要认真听完他人的发言,而且要边听边思考和判断,所以此时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倾听也是最专注和有效的。如果是中高年级学生,我们可以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让他们来组织一次教学活动,当学生的角色改变以后,为了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他们会讲得特别详细,而下面的学生也会听得非常认真,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中学会学习、学会倾听。
总之,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倾注我们的心血和付出辛勤的劳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并不断强化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技能,使他们真正拥有倾听的能力,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生成课堂精彩,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7(87-90)
[2]邓建民.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J]湖北出版社 2014 (30)
作者简介:王修玲 ,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中心小学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关键词:倾听 习惯 培养
倾听,是有意识、主动地听,是一种尊重,一种能力,应该是小学生必备的素质和习惯。李政涛教授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而在课堂上,部分孩子没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当教师提问或同学回答时,有的装模作样、人云亦云,有的甚至答非所问、不知所措,课堂效果不言而喻。那如何在教学中,让倾听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呢?
一、营造氛围,认识倾听的重要。
倾听是一种学习行为,它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成长主要在课堂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除了要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一种学生喜爱、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适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情景表演、模拟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教材中的情景图片等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适时选择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做反动作、词语接龙、开火车比赛和模拟表演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倾听时间。教师还应该与孩子们共同探讨该怎样倾听,一起分析身边的不注意倾听的现象和后果,讨论解决的方法。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意义和价值,变“要我听为我要听”,把听讲变成一种自觉地活动,当作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教师强加的硬性任务。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别人思考的方法、思路、口头表达能力等,让他们从听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训练,尽快养成自觉倾听的习惯。
二、观察动态,明确倾听的要求。
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当教师抽到发言的孩子时,该生沾沾自喜,其余学生则有的无心聆听,有的搞小动作,有的迫不及待地与同桌轻声讲话,还有的孩子在听别人发言时,也只会注意对错,而错在哪里,却没有认真思考,这就影响了交流感悟的质量。所以,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首先要保持安静,如果多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用“一二三,快坐好;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的口令来帮助我们整顿教学秩序。其次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倾听态度。教学中,我对倾听姿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听老师说话,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听老师或同学读书时,眼睛要看着书,不能东张西望;当听同学发言时,要听清楚同学发言的内容,想一想他们主要讲的内容,说得有没有道理,也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老师请到自己发言时,不要随便否定同学的想法,即使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用“我的想法是……”,“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学生养成了这些习惯,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果。
三、注重引导,规范倾听的方法。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自制力不强,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的回答正确,没有耐心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倾听的孩子才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一)细化倾听要求。在听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听课五心法”:1.静心。不管是同学发言还是听老师讲课,都要做到不开小差,静下心来,听清楚老师和同学说的每一句话。2.细心。认真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可以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妥之处和提出自己新颖的想法。3.耐心。别人讲话时不能随便插嘴,要等别人的发言结束后才发表自己的想法或意见。4.用心。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不要生搬硬套,要选择性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5.虚心。当别人提出的想法或意见更合理时,要虚心地接受,更正自己的观点。(二)指导思考方法。听别人发言时,自己要做到:1.猜想同学发言的内容;2.归纳同学发言的观点;3.思考同学的发言是否有道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倾听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做到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四、强化训练,掌握倾听的技巧。
行为研究学表明,当一种行为连续重复二十一天以后就形成一种习惯。由此可见,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所以,教师在交给学生倾听方法后,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倾听训练。我们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一)听做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学科特点,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让学生听算,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能力。训练中,可以先让学生按正常的速度出题;随后速度较慢地重复一遍,以便给学生一些时间写出结果;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学生检查修正的作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算能力。(二)听后复述训练。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学的发言,如:“刚才老师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请你把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重读一遍,好吗?”……这种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有意听记的积极性和检测听知效果。(三)听记训练。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记忆表现为先快后慢的趋势,特别是刚学习的知识,遗忘最快。因此,当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以立即让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口头叙述教师布置的作业等,每次只讲一遍,语速稍慢等,这样学生在倾听活动中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养成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
五、激励评价,感受倾听的魅力。
教育家高尔基曾说:“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及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由此可见,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激励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教师评价。在培养学生“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下转第34页)(上接第86页)学生鼓励和赞扬,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当学生对“倾听”作出正确而及时的反应时,我们要及时表扬:“你看这位同学听得多认真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位同学不但指出了别人的不足,还大胆地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些朴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给予适当的非言语反应,如点头、微笑,用表情动作特别是面部表情表示理解或认同、惊讶,使学生产生“老师重视我说的话”的感觉。遇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孩子,及时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尽量多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二)学生互评。学生很喜欢当小老师,因为要对他人做出评价,自己肯定要认真听完他人的发言,而且要边听边思考和判断,所以此时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倾听也是最专注和有效的。如果是中高年级学生,我们可以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让他们来组织一次教学活动,当学生的角色改变以后,为了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他们会讲得特别详细,而下面的学生也会听得非常认真,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中学会学习、学会倾听。
总之,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倾注我们的心血和付出辛勤的劳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并不断强化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技能,使他们真正拥有倾听的能力,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生成课堂精彩,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7(87-90)
[2]邓建民.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J]湖北出版社 2014 (30)
作者简介:王修玲 ,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中心小学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