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作者】 李冬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提高他们识字自主性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根据汉字特点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并要加强复习防止生字回生现象发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识字能力  培养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识字能力,就不能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就学会学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今天,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知道,我国汉字多,字形复杂,且相互间易混淆,这给小学生识字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化解这一教学难题,让学生快乐识字,能自主识字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课题。下面,我谈谈多年来的识字教学心得。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识字更是如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性。而这种自主性或主体性源于兴趣和情感,又特别是识字,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彰显主体性,就有更多信心和勇气去识字。而我们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教师既当主角,又唱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结果又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而教学效益往往又不尽人意。低年级学生由于记不住字形,使得学习兴趣锐减,过早地被教师定为“差生”,厌学情绪大增,可以说,识字教学的低效益是造成不会写作,阅读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天,我们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到于有多种。
  二、正确设定识字目标
  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是我们识字教学前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我们做到识字分流,多识少写。所谓“识写分流”?简单地说,就是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大家都知道,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是重在写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大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来说,只识不写就要松轻一些。而且新课标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根据要求,正确制定识字目标,对要求“需识”和“需写”要做到认真研究,分别要求,不能强求学生都学会,都掌握,过早地要求可能导致学生识字能力减弱。
  三、根据构字规律识字
  抓住特点,总能强化理解和记忆。这是认识论的观点。教学汉字也是如此,我们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来引导学生识字。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我们不防以此为载体进行教学。
  (一)看图会意明字理。这主要是就象形字、会意字讲的。课文类型是“看图会意识字”。即让学生通过看图来体会构字的原理。如一年级下册“识字7”:人、从、众、木、林、森。为“人、从、众”所配的图是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为“木、林、森”所配的图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看了图,就能悟出这两组字的构字原理。再通过诵读为识字提供语境的韵文加以巩固与深化:“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二)转盘识字辨形声。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他们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如一年级下册“识字8”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识字。声旁“青”不动,转转盘换形旁,带出一串字。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清”是表示水的清澈透明,所以从水。“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从日。“睛”是眼睛,所以从目。“请”是请求,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从言。“情”是感情,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些都是表示心理状态,所以从心。“蜻”,蜻蜓是昆虫,所以从虫。
  (三)抓住部首带一串。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抓常见部首。“部首”好比是一个部队的队长,抓住了“队长”,就可以解决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一年级上册安排了部首62个,是看图识字。先让学生认识常见部首。以后又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复习巩固,使学生认识这些部首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查字典,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批同部首字的字义。如“页”,学生知道是人头的象形,就知道凡从“页”的字(如:顶、项、颈、颅、颧、颌、颞等)都与头面部有关。
  四、防止生字回生现象  
  所谓“识字回生”,指的是从字面上讲就是指学生识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记忆痕迹逐渐消失或受到干扰的一种现象。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加重学业负担,还会让学生识字兴趣大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强化汉字注重记忆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方法防止遗忘。我们不防分析一下造成学生识字回生的原因,从中就可找到解决办法。一是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出现了比较重视识字但是忽略生字本身的读写的现象;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生字的不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取让学生统一程式的拼读音节,分析字形,连字读字的情况。这种方式使学生被捆绑,不能积极地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识字;三是缺少复习和进一步深化理解。我们可以从爱宾浩斯遗忘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儿童当天学的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复习和巩固提高,就会50%左右被遗忘;四是只用复习生字的方法来复习。这种方式让儿童失去了在具体语境下对于具体字义理解的机会。很多学生一遍遍的抄写汉字,机械的重复汉字,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书写中出现很多错别字。我们知道,识字过程,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是很枯燥的,是教学的难点,是一块硬骨头。如果再出现生字回生或返生现象,无疑又加重了学生压力。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来主动识字,对识字产生兴趣,才是完成教学问题的重中之重。其实,识字教学中的最大任务就是让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有更浓厚的识字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彪,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孙博,小学语文教学识字规律浅谈[J].吉林教育,2009年。
  [3]黄小梅,对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