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分析
【作者】 邱瑞斌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水平的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化学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对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展开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分析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是提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注重简约、趣味、安全、科学的统一.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实验中,部分学生为达到实验目的,忽略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使自身对化学制剂性质的掌握混乱.化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对大量化学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化学教学不可能脱离化学实验而单独存在,随着化学教学资源的升级、化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在理论上应该从实验的方法、手段、过程、内容设计、程序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学生不能为了达到教师的实验要求或盲目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化学规律和化学操作的科学性,否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意义将会受到打击。
二、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实践分析
1、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手段改进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对教学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结合多方面因素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讲“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气球固定于玻璃管口的可行性较低,漏气现象较为普遍,而使用广口瓶,受其体积影响要达到实验效果会消耗更多的试剂,如果所添加的浓硫酸较少,实验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针对此实验过程应该用试管替代广口瓶,将原本的双口胶塞替换成两个独立的单口胶塞,将其安装于支管与气球的过渡位置,防止气球漏气,而且气球的脱落可能性被缩减.改进后的实验操作,不仅节省了浓硫酸等化学试剂,而且使实验的操作性、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都得到提升,在课堂中应用的效果更加理想.通过此实验改进发现,同样利用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将实验操作的手段、方法进行改进,就可能提升实验效果,这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和观察,并结合学习的化学规律和现象进行完善和创新. 在对高中教材中有些实验通过改进,可以使得操作更简单,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比如焰色反应,用铂金丝实验效果固然理想,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铂金丝价格昂贵,许多中学不具备条件。二是由于所蘸取的金属盐溶液有限,灼烧时,火焰呈现的时间较短,而且火焰也小,演示时后排同学更难观察清楚。改用蒸发皿做焰色反应效果好,改进方法是:在一三脚架上放一干燥洁净的蒸发皿,加入10ml无水乙醇,点燃乙醇,用药匙取少量金属盐粉末撒入火焰中,立即可看到金属离子在焰色反应中的特征焰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燃烧的乙醇,焰色可持续到乙醇燃烧完毕。此法的优点是:
a. 仪器简单,材料经济,而且操作简便。
b. 乙醇在蒸发皿中燃烧,火焰很旺,加入金属盐后,产生的焰色光强,玻璃棒的搅拌使金属盐与火焰充分接触,延长了观察时间,焰色反应更加明显。甚至钾的特征焰色不用钴玻璃也能观察到。
2、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改进分析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络、计算机得到普及,高中化学内容中涵盖的危险性、破坏性较大,不易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的实验操作、化学现象观察等已经可以脱离具体操作而通过观察视频实现,所以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应该在传统的实验室操作中融入视频学习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性较差的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化学操作视频,可以对自身操作中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
3、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
受初中化学学习水平的影响,有些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现阶段,一些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式实验教学、渗入绿色化学理念教学、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开发实验的趣味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参与化学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挖掘各类教学方法价值的主要途径,所以针对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是化学实验改进的根本途径.例如,在“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N?和H2的体积比为1∶3,温度不宜过低,在500℃左右为宜;合成氨是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压强过高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制造设备的成本就高,应对压强合理的把握.由于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并不感兴趣,可能忽略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催化剂“铁触媒”,使其对化学实验的掌握存在问题,甚至不能正常操作,所以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也至关重要。
4、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向的改进.
在传统化学实验学习中,学生注重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而忽视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新课改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化学实验操作本身属于科学性的实践探索,所以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中应将学习的方向由单纯的化学知识点掌握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转变,如思维逻辑、操作能力、想象力、总结归纳能力、判断力等,以此养成化学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素养。
三、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都有促进作用,这是现阶段师生的共同需求。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分析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是提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注重简约、趣味、安全、科学的统一.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实验中,部分学生为达到实验目的,忽略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使自身对化学制剂性质的掌握混乱.化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对大量化学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化学教学不可能脱离化学实验而单独存在,随着化学教学资源的升级、化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在理论上应该从实验的方法、手段、过程、内容设计、程序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学生不能为了达到教师的实验要求或盲目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化学规律和化学操作的科学性,否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意义将会受到打击。
二、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实践分析
1、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手段改进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对教学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结合多方面因素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讲“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气球固定于玻璃管口的可行性较低,漏气现象较为普遍,而使用广口瓶,受其体积影响要达到实验效果会消耗更多的试剂,如果所添加的浓硫酸较少,实验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针对此实验过程应该用试管替代广口瓶,将原本的双口胶塞替换成两个独立的单口胶塞,将其安装于支管与气球的过渡位置,防止气球漏气,而且气球的脱落可能性被缩减.改进后的实验操作,不仅节省了浓硫酸等化学试剂,而且使实验的操作性、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都得到提升,在课堂中应用的效果更加理想.通过此实验改进发现,同样利用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将实验操作的手段、方法进行改进,就可能提升实验效果,这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和观察,并结合学习的化学规律和现象进行完善和创新. 在对高中教材中有些实验通过改进,可以使得操作更简单,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比如焰色反应,用铂金丝实验效果固然理想,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铂金丝价格昂贵,许多中学不具备条件。二是由于所蘸取的金属盐溶液有限,灼烧时,火焰呈现的时间较短,而且火焰也小,演示时后排同学更难观察清楚。改用蒸发皿做焰色反应效果好,改进方法是:在一三脚架上放一干燥洁净的蒸发皿,加入10ml无水乙醇,点燃乙醇,用药匙取少量金属盐粉末撒入火焰中,立即可看到金属离子在焰色反应中的特征焰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燃烧的乙醇,焰色可持续到乙醇燃烧完毕。此法的优点是:
a. 仪器简单,材料经济,而且操作简便。
b. 乙醇在蒸发皿中燃烧,火焰很旺,加入金属盐后,产生的焰色光强,玻璃棒的搅拌使金属盐与火焰充分接触,延长了观察时间,焰色反应更加明显。甚至钾的特征焰色不用钴玻璃也能观察到。
2、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改进分析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络、计算机得到普及,高中化学内容中涵盖的危险性、破坏性较大,不易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的实验操作、化学现象观察等已经可以脱离具体操作而通过观察视频实现,所以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应该在传统的实验室操作中融入视频学习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性较差的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化学操作视频,可以对自身操作中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
3、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
受初中化学学习水平的影响,有些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现阶段,一些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式实验教学、渗入绿色化学理念教学、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开发实验的趣味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参与化学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挖掘各类教学方法价值的主要途径,所以针对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是化学实验改进的根本途径.例如,在“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N?和H2的体积比为1∶3,温度不宜过低,在500℃左右为宜;合成氨是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压强过高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制造设备的成本就高,应对压强合理的把握.由于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并不感兴趣,可能忽略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催化剂“铁触媒”,使其对化学实验的掌握存在问题,甚至不能正常操作,所以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也至关重要。
4、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向的改进.
在传统化学实验学习中,学生注重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而忽视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新课改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化学实验操作本身属于科学性的实践探索,所以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中应将学习的方向由单纯的化学知识点掌握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转变,如思维逻辑、操作能力、想象力、总结归纳能力、判断力等,以此养成化学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素养。
三、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都有促进作用,这是现阶段师生的共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