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依托地域特色,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作者】 杨玉成

【机构】 江西省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以“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 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导向,以打造“鲤文化特色学校”为重点,体现我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地域特色  地域文化  校园文化  鲤鱼文化 办学品味
  一、 研究背景:
  1、新时期教育环境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仅去具体地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且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背景,与时俱进,校园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重建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教育的焦点。
  因此,要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摆脱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所走过的统一办学模式、统一教学计划和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传统轨迹,而要让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教师创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现代教育呼唤学校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历史背景:
  我校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乡村学校,学校处在南昌县最边远、最偏僻的鄱阳湖畔的鲤鱼洲上,地域特色丰富,地形似鲤鱼,而且盛产鲤鱼,为此,学校紧紧依托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地域丰富的育人资源,来打造本土鲤鱼文化。鲤鱼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鲤鱼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鲤跃龙门,逆流而上,勇于拼搏,永不言败,这是鲤的奋发进取精神集中表现;鲤跃龙门,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矢志不渝,这是鲤的专注执着精神集中表现。习主席曾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当今世界是人文文化的时代,是飞跃发展的时代,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时代,面对竞争和挑战,学校把视野锁定在学校内涵发展上: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明确办学思想,提升办学品味,提高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学校。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特色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管理制度和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相对稳定、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何为特色?其实,其亮点就在一个“特”字上,“特”意味着与众不同,意味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更进一步说,特色文化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并已经形成特色的学校。具有优质、稳定、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显著的育人效益,又有区别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个性。
  办学品味: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建设环境文化,彰显师生的文明素养和精神生活。
  2.完善制度文化,创设学校育人的良好环境。
  3.扮靓墙壁文化,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
  4.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在与书为友的历程中不断发展。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打造主题:
        鲤鱼文化。
  四、打造理念:
  质量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和谐发展。
       五、打造原则:
        1、特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民族和时代精神,又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文化,因校制宜形成特色。根据学校所处地理位置——鲤鱼洲及其传说,拟打造富有鲜明本土特色的“鲤文化”。
  2、育人性原则: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育人服务。在“鲤文化”打造中要突出对师生的文化滋润和品德陶冶,竭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各个角落都育人,每项活动都渗透,充分发挥中华传统“鲤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鲤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创新性原则:“鲤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民族优秀文化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
   4、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精神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管理(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活动)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要统筹兼顾,持之以恒。
   5、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通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6、参与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注意发挥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建设及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科学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的学风,进取向上的班风。
  六、打造内容
       (一)物质文化建设追求高品位,促进学校文化特色发展。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建设一个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效率。
  学校应突出“鲤文化”特色,打造校门两侧鲤跃龙门及岁岁有余浮雕景观,进门两侧锦鲤迎宾景观,校园正中天鹅展翅、鲤跃龙门、赤鲤喷水景观(或者是一个大型的鲤跳龙门+喷水+锦鲤景观),旗台两侧文明、时事宣传廊景观,旗台两侧绿化区中心锦鲤戏水景观,校园西墙面鲤鱼专题文化景观,校园东墙面运动卡通形象专题文化景观,校园南墙面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以及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等传统文化景观,食堂正面休闲文化景观,教学楼阳台外校风、学风文字景观,走廊生活礼仪、经典诗文、励志名言、农颜俗语、传统美德等主题文化景观,办公室学科文化景观及班级个性文化景观,宿舍楼赣鄱地方文化景观等,让清华实验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滋润在“鲤文化”及中华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氛围中。
  (二)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主体性,促进学校文化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构建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不仅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热爱家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校把建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实施新课程的切人点,作为促进学校文化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学校应深入挖掘中华传统“鲤文化”资源,做到提升高度、拓展广度、发掘深度,开发“清华实验学校鲤文化”校本教材。内容:鲤鱼洲简介、校史简介、中华鲤文化、鲤送吉祥(有关鲤的吉祥物或图案介绍)、鲤跃龙门(有关鲤的故事或典故)、鲤阅诗文(有关鲤的经典诗文)、鲤尚礼仪(生活礼仪常识)、鲤游赣鄱(江西风景名胜及地域特色文化介绍)、鲤诵农颜(农村时令颜语集萃)、鲤之骄子(校友精英简介)等,促进“鲤文化”与校本课程、校史教育、地方文化等的有机结合,通过在广大师生中广为传播,使“鲤文化”众所皆知,自觉传承与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 三)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实践性。促进学校文化特色发展
  1、凝聚合力,打造“鲤文化”班级。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班级文化是一门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而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学生的努力,所以如何拓展学生自己的文化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传统的年级数+班级数的毫无新意的数字式班级命名法,班主任应与全班同学共同了解、学习、选取“鲤文化”精髓的某一个方面,或以鲤为吉祥物冠名,用以打造“鲤文化”班级。如“诚实鲤班”、“执着鲤班”、“守信鲤班”、“环保鲤班”、“奋进鲤班”、“才艺鲤班”、“智慧鲤班”、“阳光鲤班”、“团结鲤班”、“创新鲤班”、“知礼鲤班”、“励志鲤班”、“孝亲鲤班”、“友爱鲤班”、“健美鲤班”……建议每班选取一个契入点,全班围绕一个点合力打造“鲤文化”(或以鲤冠名)班级,要将班级名取得更具个性,更加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班级精神的核心。
  2、创新形式,丰富“鲤文化”活动。
  为了让中华鲤鱼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成为滋养精神的养料,为了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开展各种活动育人、塑人。
  可以让学生赏鲤形象、知鲤文化、诵鲤诗文、讲鲤故事、倡鲤美德、效鲤礼仪、写鲤习作、晓鲤道理、练鲤书法、观鲤影视、学绕口令等;定期组织开展“鲤之星”“鲤之骄”先进人物评选、“鲤之韵”校园文艺展演、“鲤之英姿”“鲤之风采”阳光体育竞技、“鲤之密码”“鲤之睿智”科学技术探索、“鲤之魅”经典诗文诵读、“鲤之情”“鲤之梦”“鲤之影”师生作品评选;“鲤跃龙门”“鲤鱼洲传奇”“鲤之心语”校本刊物创编等活动……总之,以鲤文化为核心,以各项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鲤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总之, 通过依托地域特色,彰显校园文化魅力,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情,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鲤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浅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杂志(2006.第7期)
   2. 熊文如  《校园特色文化打造》 《中小学》杂志(2016.第4期)
  作者简介:杨玉成,男,江西省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教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八九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南昌市、南昌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