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 童英才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极度不平衡,其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综合能力等呈下滑趋势,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呢?最主要的是要看我们学校的体育教育。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是陶冶他们情操,增强他们体质的重要场所。当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需要体育教学,因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素质;教学内容
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或存在着运动恐惧心理,或有不良个性心理,或缺乏意志品质等。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形成之中,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各种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减轻并消除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学会健身,而且逐步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消除学生训练、锻炼中的恐惧心理
许多学生在训练、锻炼中觉得危险性大,产生了畏难情绪、恐惧心理。形成这样心理有的是意志品质较差、有的因以前失败产生了畏惧感、有的对某些运动技术科学操作的无知等。学生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方尝试:1、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安排课课练,对落后生加以区别对待,增强他们的信心。2、练习时先降低要求,循序渐进,认真做好保护、帮助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3、根据具体情况提高训练难度,即景鼓励学生,常用“你行”、“你能跳过去”、“我保证你不会摔跤”等话语让学生增强信心和勇气。4、尽量优化教学环境,如上课前通过画出清晰的跑道,明确学生活动的场地,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并利用集体从众功能,让学生产生“别人不能,我能,别人能、我更能”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学生油然产生战胜困难的心理欲望,随机进行效果转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把曾经在练习中尝到过的苦头转化为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5、把娱乐性的游戏和一些教学竞赛办法渗透到学生练习中,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恐惧心理就在练一练,争一争中无形的消除了。
二、克服个别学生的不良个性心理
体育教学中常常有少数学生因不良个性心理因素作怪,致使对一些学习项目不喜欢、不想学,尤其惧怕练习难度高的运动项目。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心理原因是:有的是出于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多,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解简单、肤浅,从而出现的懒动个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体力、自身耐力的差异对某些练习项目的高难度动作、长距离跑缺乏信心和耐力,产生了自卑个性;有的学生是什么项目都想做,而又什么动作都做不好,一遇失败就不想再练的随意个性;有的学生对喜欢的项目就全身心投入,甚至放弃其它练习项目而产生的偏爱个性。以上这些不良个性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采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了引导,并促进了其转化: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在体育课教学中,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有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办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练习兴趣,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自卑个性。
2.对个性随意、意有偏爱的同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个性随意、意有偏爱的同学,我主动与他们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心理分析,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认真练习,持之以恒,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使学生学有信心,赶有目标,喜欢的项目更加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其它项目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这样,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升华。
三、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
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论是理论课, 还是实践课,我都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意志品质的培养。组织学生收看各种体育比赛的实况,边看边鼓励学生要学习我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借观看足球世界杯、排球锦标赛、乒乓球比赛等赛况,让学生感觉到女排夺冠、国足入世、国球揽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我国运动健儿勇于拼搏的写照,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体现,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内在含义。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中,要常讲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事例,把别人训练时怎样吃苦耐劳、流血流汗的事迹讲给学生听,让其产生“多锻炼、乐吃苦”的思想,同时尽量收集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真实图片让学生看,更直观的使之明确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坚强意志的体现。
总之,在体育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分析、处理好学生的运动恐慌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心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意志品质。并引导他们热爱体育锻炼,自主学会健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秀淑;体育课中的严师之道[J];体育师友;2005年01期
2.赵晓坤,李莉;浅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张丽;体育课调控的基本策略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徐娟;梦想体育课[J];独生子女;2005年04期
5.王克强;把握情感,启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6.李海涛;浅谈体育对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9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素质;教学内容
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或存在着运动恐惧心理,或有不良个性心理,或缺乏意志品质等。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形成之中,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各种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减轻并消除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学会健身,而且逐步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消除学生训练、锻炼中的恐惧心理
许多学生在训练、锻炼中觉得危险性大,产生了畏难情绪、恐惧心理。形成这样心理有的是意志品质较差、有的因以前失败产生了畏惧感、有的对某些运动技术科学操作的无知等。学生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方尝试:1、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安排课课练,对落后生加以区别对待,增强他们的信心。2、练习时先降低要求,循序渐进,认真做好保护、帮助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3、根据具体情况提高训练难度,即景鼓励学生,常用“你行”、“你能跳过去”、“我保证你不会摔跤”等话语让学生增强信心和勇气。4、尽量优化教学环境,如上课前通过画出清晰的跑道,明确学生活动的场地,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并利用集体从众功能,让学生产生“别人不能,我能,别人能、我更能”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学生油然产生战胜困难的心理欲望,随机进行效果转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把曾经在练习中尝到过的苦头转化为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5、把娱乐性的游戏和一些教学竞赛办法渗透到学生练习中,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恐惧心理就在练一练,争一争中无形的消除了。
二、克服个别学生的不良个性心理
体育教学中常常有少数学生因不良个性心理因素作怪,致使对一些学习项目不喜欢、不想学,尤其惧怕练习难度高的运动项目。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心理原因是:有的是出于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多,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解简单、肤浅,从而出现的懒动个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体力、自身耐力的差异对某些练习项目的高难度动作、长距离跑缺乏信心和耐力,产生了自卑个性;有的学生是什么项目都想做,而又什么动作都做不好,一遇失败就不想再练的随意个性;有的学生对喜欢的项目就全身心投入,甚至放弃其它练习项目而产生的偏爱个性。以上这些不良个性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采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了引导,并促进了其转化: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在体育课教学中,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有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办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练习兴趣,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自卑个性。
2.对个性随意、意有偏爱的同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个性随意、意有偏爱的同学,我主动与他们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心理分析,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认真练习,持之以恒,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使学生学有信心,赶有目标,喜欢的项目更加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其它项目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这样,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升华。
三、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
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论是理论课, 还是实践课,我都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意志品质的培养。组织学生收看各种体育比赛的实况,边看边鼓励学生要学习我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借观看足球世界杯、排球锦标赛、乒乓球比赛等赛况,让学生感觉到女排夺冠、国足入世、国球揽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我国运动健儿勇于拼搏的写照,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体现,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内在含义。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中,要常讲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事例,把别人训练时怎样吃苦耐劳、流血流汗的事迹讲给学生听,让其产生“多锻炼、乐吃苦”的思想,同时尽量收集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真实图片让学生看,更直观的使之明确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坚强意志的体现。
总之,在体育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分析、处理好学生的运动恐慌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心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意志品质。并引导他们热爱体育锻炼,自主学会健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秀淑;体育课中的严师之道[J];体育师友;2005年01期
2.赵晓坤,李莉;浅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张丽;体育课调控的基本策略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徐娟;梦想体育课[J];独生子女;2005年04期
5.王克强;把握情感,启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6.李海涛;浅谈体育对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