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作者】 董玉兰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杨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要充分阅读平台的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既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奠基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脱,唯有创新策略予以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新理念,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质量。自主学习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去交流,产生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一、提高阅读认识,注重阅读领悟
  学习能力包含的能力很多,阅读能力只是其中一种。我们知道,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方法。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两个难点问题。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句话强调的便是学习的自觉性,即“自读自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各年级各班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阅读计划,并坚持做到。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然而要持之以恒,却是件难事,因此,一定要注意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贮存加工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让学生深入到阅读兴趣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后,其自主阅读的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做到喜欢阅读,善于阅读。阅读能力逐渐增强后,就会在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形中也带动了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道理。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入积极的、最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也会得到张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预习指导,学会设疑问难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要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十分重要。叶老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怀疑、探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四、更新学习方式,实施多元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解放学生,展现学生个人的特长和智慧;学习过程中实现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学会”到达“会学”的境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就是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来锻炼他们的协作精神。教师要深刻领会,并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展开想象。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的作用。阅读无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说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出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是,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在合作学习中,有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渗透,合作学习不能孤立地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活动中,还会有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地探究、实践、操作,不怕失败,不怕旁人的不理解,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综合使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学法,不应千篇一律,老生常谈;而要因材施教,随机应变,千变万化,推陈出新,进行多元化的教和学,一切都要用在刀刃上。 
  总之,要提高自学能力,我们就应以阅读教学为载体,鼓励学生敢于批判与创新,将学生了解、感受、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联系起来。阅读教学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提升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冬冬,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2]邱书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考试周刊,2009年。
  [3]袁晓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