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 琴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排楼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成为自主阅读主体,特别是搭建以朗读为主的实践平台,让大量读与写的实践中进行强化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将来发展的奠基能力之一,是奠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可推脱。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基本方法、阅读基本技能、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优化。
  一、阅读是一种注重读,强化读的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强化训练,“不闻读书声琅琅,但见习题如海洋”。重题海轻诵读已成为一种时髦。为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迫使许多语文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致抠字眼、做练习上,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尽管师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结果虽苦不堪言,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普遍。笔者认为,只有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我们不能把语文教学的追求和标准建立在培养语言学家的基础之上。虽然有少数学生可望成为语言学家或文学家,但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大多数人是使用问题,专门从事研究创造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几千年的文字教育史说明,用过高的字词掌握量、过严的语法修辞甚至用优秀作文选的水平要求和评价所有受教育者,并不能达到严师高徒的目的,结果多是过犹不及。教育学生能读、会读、爱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因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也应该着重阅读基础知识、阅读速度、阅读理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的评价指导。
  二、优化课堂结构,确保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时间
  读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的教法,古人教书,以读为主。因为常读常背,日积月累,胸中自有百万兵,“打起仗”来自然可随意调兵遣将。所以古人中涌现了许多大文学家,不少人能出口成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余地,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提高语言素质的目的。阅读教材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凭借,它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书本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教师、学生和阅读教材。其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此,教师首先要掌握教材,这需要教师进入角色,经历一个感同身受的过程,即以多种身份(作者、课中人物)深入到课文内容中去,使范读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境界,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讲课的时间,增加学生的自主读写时间,保证学生阅读量是课本的几倍或十几倍,这样,才可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三、摆正读写关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以阅读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便于教学操作,实施个别教学,保证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也更容易兼顾知识和能力,一般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字词、语法、书面表达都可以阅读能力为主确合理标准,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审美情趣、语言素质都能在阅读教学中培养。相反若以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很容易出现综合能力的形式化和结果目标的前置,导致违背学习规律的高标准,造成师生教与学的盲目性。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摆正读与写的关系。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说过:“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这些都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没有读,就无法感悟文章包含的丰富感情。没有读,就无法感知语气的连贯、语调 的的抑扬;没有读,就无法更广泛地获得写作素材,就会无米下锅。杜甫那有神之笔,郭沫若那千钧之力源于他们艰苦卓绝的苦读之内功。蔡文姬背诵其父的四百多篇佳作,才有胡笳十八拍的问世。教育要面向世界,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试想一下,连词句都记不清,胸无点墨的人,如何能有好的语言素质?
  四、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人受益终身,习惯养不好则成就不了大的业绩。对学语文来说,也需要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更需要。首先要具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字词典是无声的老师,字音字意及相应用法字典都说得非常清楚。有了字词典,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典。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对生字词向老师发问,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拒绝作答,让学生自己在字词典中去寻找答案。其次要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协同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调动诸多感觉器官,协同学习。例如,在阅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动口读的同时,动手圈点勾画出好词好句以及生词难句,另外还要边读边想,遇有感想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另外,让学生坚持写周记、日记,用手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条理性的文字,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创新策略,注重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更多、更好的读写结合实践中发展阅读能力。能够讲得天花乱坠的老师只是一个好演讲家,而能通过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老师才称得上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愿我们都能做这样一个好老师吧。
  参考文献:
  [1]陈华,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
  [2]路晓兰,浅谈语文阅读教学[J].青海教育,2005年。
  [3]李清华,对话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动态过程的构建[J].语文学刊,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