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项目教学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中的尝试
【作者】 魏国权
【机构】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德育教育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而德育课程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就此问题,我院针对目前技工院校学生教育效果不佳的现状,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和有效尝试,本文从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各年级德育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项目教学,以期在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课程 项目教学 尝试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目前,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所用教材版本很多,内容交叉重复,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和训练,“理论式”、“权威式”德育过多,“实践式”德育过少,收效甚微,这种德育课程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随时代和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变化,德育教学内容要随之进行调整,教学形式、方法也要因此而改变,将一些鲜活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实德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对生活的感知体验,来提高德育教学的工作成效。
通过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必须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德育教育。
二、改革德育课程,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1.为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目前学生差异性较大的特点,我院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重新设置新的德育课程——《人文德育》。本课程摒弃以往不适应现实要求的德育内容,整合现代德育资源。本课程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依据,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劳动保障部)为指导思想。本课程把“以人为本、传承文化、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中国儒家和道家的经典文化《弟子规》、《道德经》”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德育”进行有机融合作为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运用人文方法,将德育人文化,旨在培育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探究人生意义、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追求人的个性充分而完善的发展。本课程是一门立人教育、规矩教育、恢复人性的教育课程,归根到底,是培养人格健全,富于现代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符合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如何达到《人文德育》课程教学的最佳育人目的,我院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尝试,采取项目教学是实现教育最佳效果的途径和方法。“项目教学”即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它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项目教学法注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过程体验、感悟成功。项目教学的原则: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悟”。
三、采用项目教学实施德育教学中的“生活教育项目”
1.确立项目课程。学院各年级把《人文德育》作为总项目课程,在本课程背景下,遵循项目教学原则,开展德育教学。
2.设计子项目。根据项目课程内容,开展人文德育教师教学教研会,探讨设计课程子项目,按单元设计出三类子项目:一是生活教育项目;二是公益教育项目;三是亲师教育项目。
3.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1)找项目。在课程子项目中寻找一个学生生活中完整而具体的事项。
(2)明目标。在确定下来的具体项目中,突出两个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
(3)定任务。以“项目”为载体,落实任务,每项任务做到“细”和“实”。
(4)重体验。教师下达任务以后,以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写出项目策划书,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活动,注重过程体验,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
(5)实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周期项目完成后的考核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以“等级制”呈现,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
四、“生活教育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1.实施对象: 全院学生
2.项目课程: 《人文德育》
3.项目目标: (1) 素质目标:培养耐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能力目标:培养合作能力、自控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4.子项目内容: 生活教育项目——健身、阅读、内务、琴棋、书画。
5.项目要求及实施: (1)每个项目每天坚持用10分钟完成,周期为21天;(2)按下表中项目内容,前三项必选,其余两项任选一项;(3)如中途对所选项目的执行有误或终止,以前的作清零处理,又从下一天开始继续按要求坚持21天完成所选项目;(4)在每天所选项目栏内打“√”。
6.项目考核: (1)以每班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在项目周期完成后,先由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再由任课教师进行验收考核,评定被考核者的等级;(2)在“自评、互评、师评考核”栏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3)每期考核完毕,由验收者(任课教师)签字确认,并将考核结果和生活项目单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供用人单位录用时参考。
五、项目教学在德育课程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1.有利于推动技工院校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项目教学环境下,通过项目教学能促使教育思维的变革,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2.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现代社会呼唤“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素能”型人才,这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靠教师的教育,重要的是要在职业实践中去体验,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和平台,而项目教学正好能达到这种要求,项目教学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3.项目教学注重过程考核,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求能的积极性。
4.项目教学突出能力本位,使德育课程真正落到了实处,成果明显。
5.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6.项目教学突破了原来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的局面,实现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双重提升。
六、项目教学在德育课程实施后的初步成效
1.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人文德育》第四单元的教学时,因课时少,时间紧,内容较多,难以对学生进行逐一的讲解和训练,确立以“生活教育项目”为主题,就能有机整合教学时间与资源,解决课时不足,内容多的问题,同时又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并能使学生感觉有趣味、有收获、有成就感。
2.突出了教研工作的重点,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采取项目教学后,教师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不再盲目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具体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个教学项目的重点探讨和研究,教研目标更加明确,教研内容更加丰富,教研任务更加具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凸显教学成效。采取项目教学,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许多,没有打瞌睡和玩手机的现象,因为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在活动中度过,都有具体任务去完成。学生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德育教学不再枯燥、死板、乏味,现已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并充满趣味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童山东 2015年5月第1版。
2.《教育与职业》 2010年 第2期。
3.布鲁纳(Bruner)、奥苏贝尔(D.P.Ausubel)的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学”教育理论。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吉?雷文斯(Reg.Revans)的行动学习法理论。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孙文学,曾庆军等(职业教育版) 2001年 第1期。
5.习近平《关于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作者简介:魏国权,男,汉族,49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系重庆万州技师学院职业核心能力建设中心负责人,学院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牵头人。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课程 项目教学 尝试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目前,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所用教材版本很多,内容交叉重复,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和训练,“理论式”、“权威式”德育过多,“实践式”德育过少,收效甚微,这种德育课程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随时代和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变化,德育教学内容要随之进行调整,教学形式、方法也要因此而改变,将一些鲜活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实德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对生活的感知体验,来提高德育教学的工作成效。
通过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必须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德育教育。
二、改革德育课程,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1.为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目前学生差异性较大的特点,我院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重新设置新的德育课程——《人文德育》。本课程摒弃以往不适应现实要求的德育内容,整合现代德育资源。本课程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依据,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劳动保障部)为指导思想。本课程把“以人为本、传承文化、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中国儒家和道家的经典文化《弟子规》、《道德经》”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德育”进行有机融合作为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运用人文方法,将德育人文化,旨在培育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探究人生意义、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追求人的个性充分而完善的发展。本课程是一门立人教育、规矩教育、恢复人性的教育课程,归根到底,是培养人格健全,富于现代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符合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如何达到《人文德育》课程教学的最佳育人目的,我院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尝试,采取项目教学是实现教育最佳效果的途径和方法。“项目教学”即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它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项目教学法注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过程体验、感悟成功。项目教学的原则: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悟”。
三、采用项目教学实施德育教学中的“生活教育项目”
1.确立项目课程。学院各年级把《人文德育》作为总项目课程,在本课程背景下,遵循项目教学原则,开展德育教学。
2.设计子项目。根据项目课程内容,开展人文德育教师教学教研会,探讨设计课程子项目,按单元设计出三类子项目:一是生活教育项目;二是公益教育项目;三是亲师教育项目。
3.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1)找项目。在课程子项目中寻找一个学生生活中完整而具体的事项。
(2)明目标。在确定下来的具体项目中,突出两个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
(3)定任务。以“项目”为载体,落实任务,每项任务做到“细”和“实”。
(4)重体验。教师下达任务以后,以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写出项目策划书,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活动,注重过程体验,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
(5)实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周期项目完成后的考核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以“等级制”呈现,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
四、“生活教育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1.实施对象: 全院学生
2.项目课程: 《人文德育》
3.项目目标: (1) 素质目标:培养耐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能力目标:培养合作能力、自控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4.子项目内容: 生活教育项目——健身、阅读、内务、琴棋、书画。
5.项目要求及实施: (1)每个项目每天坚持用10分钟完成,周期为21天;(2)按下表中项目内容,前三项必选,其余两项任选一项;(3)如中途对所选项目的执行有误或终止,以前的作清零处理,又从下一天开始继续按要求坚持21天完成所选项目;(4)在每天所选项目栏内打“√”。
6.项目考核: (1)以每班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在项目周期完成后,先由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再由任课教师进行验收考核,评定被考核者的等级;(2)在“自评、互评、师评考核”栏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3)每期考核完毕,由验收者(任课教师)签字确认,并将考核结果和生活项目单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供用人单位录用时参考。
五、项目教学在德育课程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1.有利于推动技工院校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项目教学环境下,通过项目教学能促使教育思维的变革,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2.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现代社会呼唤“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素能”型人才,这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靠教师的教育,重要的是要在职业实践中去体验,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和平台,而项目教学正好能达到这种要求,项目教学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3.项目教学注重过程考核,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求能的积极性。
4.项目教学突出能力本位,使德育课程真正落到了实处,成果明显。
5.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6.项目教学突破了原来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的局面,实现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双重提升。
六、项目教学在德育课程实施后的初步成效
1.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人文德育》第四单元的教学时,因课时少,时间紧,内容较多,难以对学生进行逐一的讲解和训练,确立以“生活教育项目”为主题,就能有机整合教学时间与资源,解决课时不足,内容多的问题,同时又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并能使学生感觉有趣味、有收获、有成就感。
2.突出了教研工作的重点,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采取项目教学后,教师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不再盲目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具体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个教学项目的重点探讨和研究,教研目标更加明确,教研内容更加丰富,教研任务更加具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凸显教学成效。采取项目教学,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许多,没有打瞌睡和玩手机的现象,因为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在活动中度过,都有具体任务去完成。学生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德育教学不再枯燥、死板、乏味,现已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并充满趣味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童山东 2015年5月第1版。
2.《教育与职业》 2010年 第2期。
3.布鲁纳(Bruner)、奥苏贝尔(D.P.Ausubel)的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学”教育理论。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吉?雷文斯(Reg.Revans)的行动学习法理论。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孙文学,曾庆军等(职业教育版) 2001年 第1期。
5.习近平《关于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作者简介:魏国权,男,汉族,49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系重庆万州技师学院职业核心能力建设中心负责人,学院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牵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