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语文新课导入方法多样化
【作者】 梅晓燕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催龙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效的新课导入重在新、趣。而方法多样,本身就具有新颖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实践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多在导入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新颖有趣、能诱思的导入中开启新课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入方法 多样化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开课之作的导入则强调艺术性。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其意义之不凡。是的,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开课导入,都想在开课的两三钟便可把学生视野聚焦到新课教学中来,能饶有兴趣的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专注学语文、用语文。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促进教学有效性大幅提升。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一、情境导入法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能帮助课堂取得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教学成为了众多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现在已被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了,甚至各个环节。而用于导入环节自然就在之列。我们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从精彩的导语开始的。一段精彩的导语往往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可以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朗诵几句抒情性强的诗歌,做一个简单易懂的实验,唱一支嘹亮动人的歌。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如我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大家齐唱一遍《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摘出其中的三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巧妙地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讲课时水到渠成,势如破竹。又如在讲《愚公移山》导入时,我可以利用书中的彩色插图(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请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应的内容。
二、悬念导入法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而现在我们很多学生没有质疑意识,需要我们通过“教有疑”的策略来诱发。而运用悬念设疑则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我们知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初中生明显的心理特征之一,如果能够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转化成为学习动力,那么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疑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如在《藤野先生》一课中,“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的老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个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一下鲁迅的这位老师。
三、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对初中学生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可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信客》这篇课文时,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还有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先让学生复述小学时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故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能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四、激趣导入法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为了使学习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就用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学生就会愉快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如《赠汪伦》可运用如下导语:“话说李白当年辞官离开长安后,于持御赐金牌漫游全国各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时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农民,想请李白到家中作客,又怕请不来,就写了封信给他,在信中说他们的那个穷山村有“十里桃花”、“万里酒店”。其实那里只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酒家只有一家,老板姓万。后来李白真的来了,当知道汪伦同他开了玩笑后,是否生气呢?那就请读一读《赠汪伦》吧!这么一说,学生听后出现洗耳恭听的态势,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轻松的基础。
五、诗词导入法
对联、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欣赏《八面楚歌》作品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定秦当日衄咸阳,乌江喋血照残阳。”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然后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副对联中出现的人物是谁?”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我又发问:“你们还能说出有关描写项羽的诗词吗?”在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我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李清照”抛给学生。这样极大地激起了学生欣赏《八面楚歌》强烈欲望。
总之,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在选取导入方法时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愿我们都能创新思考,设计出更好的导语和形式,为语文教学添上精彩的一幕。
参考文献:
[1]张春红,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策略浅谈[J].新课程,2013年。
[2]明梅,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探究[J].教育学,2012年。
[3]杨红明,浅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方法[J].素质教育,2014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入方法 多样化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开课之作的导入则强调艺术性。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其意义之不凡。是的,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开课导入,都想在开课的两三钟便可把学生视野聚焦到新课教学中来,能饶有兴趣的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专注学语文、用语文。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促进教学有效性大幅提升。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一、情境导入法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能帮助课堂取得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教学成为了众多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现在已被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了,甚至各个环节。而用于导入环节自然就在之列。我们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从精彩的导语开始的。一段精彩的导语往往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可以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朗诵几句抒情性强的诗歌,做一个简单易懂的实验,唱一支嘹亮动人的歌。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如我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大家齐唱一遍《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摘出其中的三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巧妙地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讲课时水到渠成,势如破竹。又如在讲《愚公移山》导入时,我可以利用书中的彩色插图(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请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应的内容。
二、悬念导入法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而现在我们很多学生没有质疑意识,需要我们通过“教有疑”的策略来诱发。而运用悬念设疑则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我们知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初中生明显的心理特征之一,如果能够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转化成为学习动力,那么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疑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如在《藤野先生》一课中,“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的老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个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一下鲁迅的这位老师。
三、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对初中学生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可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信客》这篇课文时,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还有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先让学生复述小学时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故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能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四、激趣导入法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为了使学习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就用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学生就会愉快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如《赠汪伦》可运用如下导语:“话说李白当年辞官离开长安后,于持御赐金牌漫游全国各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时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农民,想请李白到家中作客,又怕请不来,就写了封信给他,在信中说他们的那个穷山村有“十里桃花”、“万里酒店”。其实那里只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酒家只有一家,老板姓万。后来李白真的来了,当知道汪伦同他开了玩笑后,是否生气呢?那就请读一读《赠汪伦》吧!这么一说,学生听后出现洗耳恭听的态势,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轻松的基础。
五、诗词导入法
对联、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欣赏《八面楚歌》作品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定秦当日衄咸阳,乌江喋血照残阳。”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然后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副对联中出现的人物是谁?”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我又发问:“你们还能说出有关描写项羽的诗词吗?”在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我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李清照”抛给学生。这样极大地激起了学生欣赏《八面楚歌》强烈欲望。
总之,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在选取导入方法时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愿我们都能创新思考,设计出更好的导语和形式,为语文教学添上精彩的一幕。
参考文献:
[1]张春红,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策略浅谈[J].新课程,2013年。
[2]明梅,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探究[J].教育学,2012年。
[3]杨红明,浅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方法[J].素质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