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作者】 杜学章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汪家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教师往往过度重视课本内容的教授,在授课中抓重点,讲例题,然后再根据讲授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使学生在考试、练习中得新应收,可是却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在教改中实行多年,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这点却没有真正的被体现出来。论文写作,数学教学。教师依旧在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带有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依旧将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课堂统治者,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需求;教学情境的滥用,设置好教学情境是一堂生动的小学数学课的前提。教师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设置了大量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往往因为这些过多的“生动”元素削弱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却对讲授关注甚少;教学活动的无效,小学数学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进行了许多的尝试,比如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等,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发表意见的的学生了了无几,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讨论中,成为这种教学活动的看客。讨论的涉及面太窄,参与度不够,是教学活动无效的根本原因;教师自身的原因,如今小学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过程。比如说小学数学教育,教师就不仅仅只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等。教师素质与教学实际的差异也是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正确处理问题的教学策略是关键。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地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成员中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已成为目前的重要工作。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使用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