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究
【作者】 阳新灵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长田小学校
【摘要】创新是进步之因,是民族兴旺发达之根。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能力对于整个社会的的重要性。小学语文尤其阅读教学作为奠基教育学平,更应担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这个重任。【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正文】
阅读是解决所有语文问题的核心,这是由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阅读伴随人的终身,阅读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却无法不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写作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贯穿其中,正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孩子们学会生字,理解字意,学会习作。语文教学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而阅读教学是个性化教学,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以一种定势的理解方式和统一的标准来教学,要灵活、变通的去教学。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知识点,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具备时代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优化阅读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创造力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每一个人(包括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到:“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打破禁锢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优化阅读教学内外环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自主阅读氛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手段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内心学习的潜在动力。良好的心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自由联想,思路敏捷,语言顺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启发设问,游戏活动等形式,诱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阅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光凭课本学习的那点知识,更谈不上创新的。必须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形成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提倡开放式教学,搭建阅读实践平台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抓住课文中可以进行创造思考并富有新意的地方,让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表达,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培养创新意识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一)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在词、句、段、篇训练中,提供创新的途径。⑴换词语。词语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课文中词语进行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使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⑵变段式。对课文的重点段,或是值得推敲的段,可让学生改变段式,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这时学生创新的闸门也会打开。⑶转体裁。把一种体裁转换成另一种体裁,让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表达同一内容,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学了说明文《太阳》之后,用童话的形式写太阳的自述……
(二)注重思维多维性培养。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提供创新的机会。⑴想象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十分有益。想象思维的训练有扩想、续想、假想、反想、补想、推想等。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想作文。如教学《凡卡》后,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说话,写作。假想就是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⑵求异思维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抓住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环节,鼓励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同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胆设想,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曹冲称象》可以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⑶、求同思维训练。求异固然是创新,有时求同也是创新。《黄帝内经》中早就说过:“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智者有余而愚者不足。”这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方案之中,去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共同的相似规律。
三、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求知的欲望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质疑,课后进行延伸后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让我们携手创新,去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意思维。
参考文献:
[1]于海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年。
[2]郝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关爱明天,2015年。
[3]姜岩,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3年。
阅读是解决所有语文问题的核心,这是由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阅读伴随人的终身,阅读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却无法不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写作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贯穿其中,正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孩子们学会生字,理解字意,学会习作。语文教学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而阅读教学是个性化教学,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以一种定势的理解方式和统一的标准来教学,要灵活、变通的去教学。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知识点,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具备时代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优化阅读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创造力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每一个人(包括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到:“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打破禁锢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优化阅读教学内外环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自主阅读氛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手段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内心学习的潜在动力。良好的心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自由联想,思路敏捷,语言顺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启发设问,游戏活动等形式,诱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阅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光凭课本学习的那点知识,更谈不上创新的。必须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形成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提倡开放式教学,搭建阅读实践平台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抓住课文中可以进行创造思考并富有新意的地方,让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表达,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培养创新意识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一)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在词、句、段、篇训练中,提供创新的途径。⑴换词语。词语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课文中词语进行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使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⑵变段式。对课文的重点段,或是值得推敲的段,可让学生改变段式,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这时学生创新的闸门也会打开。⑶转体裁。把一种体裁转换成另一种体裁,让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表达同一内容,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学了说明文《太阳》之后,用童话的形式写太阳的自述……
(二)注重思维多维性培养。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提供创新的机会。⑴想象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十分有益。想象思维的训练有扩想、续想、假想、反想、补想、推想等。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想作文。如教学《凡卡》后,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说话,写作。假想就是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⑵求异思维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抓住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环节,鼓励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同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胆设想,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曹冲称象》可以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⑶、求同思维训练。求异固然是创新,有时求同也是创新。《黄帝内经》中早就说过:“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智者有余而愚者不足。”这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方案之中,去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共同的相似规律。
三、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求知的欲望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质疑,课后进行延伸后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让我们携手创新,去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意思维。
参考文献:
[1]于海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年。
[2]郝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关爱明天,2015年。
[3]姜岩,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