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数学教学在生活化背景下进行

【作者】 唐爱萍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朝阳小学

【摘要】新课档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生活现实,因此,我们应搭建生活化平台,让学生在基于生活化背景下学习、体验、探索,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进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新课标要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搭建生活化平台,将现行教材、课堂中枯燥乏味、远离学生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以此来沟通“ 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真正的在“ 生活中学数学, 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一、教学理念要生活化

理念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让数学教学在生活化背景下进行,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就必须具备这种理念,这关系我们教学设计与方法选择。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 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 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 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 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 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 使教学回归实践, 回归生活。有了这种意识和理念,我们教什么、如何教便有了方向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布鲁纳认为: “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学内容生活化, 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 从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 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 把教学根植于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如计算、应用题、几何__初步知识等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内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 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导人时, 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 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 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如到商店买袜子, 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 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 假如你是警察, 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 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 ? 这样利用“ 人体有趣的比” 的生活现象, 引出“ 比例” 的学习, 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要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强硬的知识说教”,学习策略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种高耗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厌倦,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人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练习要生活化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的很好实践。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们可要求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再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们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也是一种享受。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发展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间题,养成运用数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马玉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2年。

[2]李芳,在生活化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J].科学导报,2015年。

[3]马克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