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应权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近年来数学教学的新动向,也是教师的孜孜不倦追求。为此,我们应创新策略,多措并举,运用多种方法开启高效课堂创建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打造 实践策略
强化教师效能意识,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这是当前教育战线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改变传统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要求使然。在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提高"教"的有效性来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时间观念,充分抓住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最大容量的获取有效知识,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设计新课导入教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新颖、灵活、精彩的导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集中他们注意力的良好作用,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大体内容和学习要求,将他们引入到预定的学习轨道上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作为高效课堂各环节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而精心设计导入语,言简意赅,巧妙自然,能够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常用导入方式有多种,只要能结合教学内容激趣,都是好方法。在导入时,我们要想达到激趣诱思的目的,我们必须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是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是"亲其师"的前提,更是"爱其道"的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学生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便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学生学会了看标价,学会了拿钱找钱,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境创设不仅避免了因教室小模拟市场购物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减少了经济开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的愿望。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选择与教学内容关系紧密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抽样中的公平问题,中奖的概率等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听起来自然津津有味,兴致盎然。然后因势利导,开启新课学习。教师若能善于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往往能一扫学生头脑中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产生新奇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如阅读材料中"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
四、注重相近概念间的对比教学
相近概念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绊脚石,更是影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掣肘。因此,加强概念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消化新知,建构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创建高效课堂。在现行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含义接近的概念,虽有本质区别,但由于在表达上很接近,容易让学生理解错误,运用错误。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总之,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数学教师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多学多看,借他山之石,多反思常总结,攒自身经验,以新课改理念,夯实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之力,就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春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探讨[J].四川教育,2012年。
[2]陆林,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年。
[3]张春诚,构建小学数学和谐有效课堂的几点想法[J].教育革新,2013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打造 实践策略
强化教师效能意识,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这是当前教育战线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改变传统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要求使然。在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提高"教"的有效性来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时间观念,充分抓住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最大容量的获取有效知识,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设计新课导入教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新颖、灵活、精彩的导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集中他们注意力的良好作用,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大体内容和学习要求,将他们引入到预定的学习轨道上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作为高效课堂各环节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而精心设计导入语,言简意赅,巧妙自然,能够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常用导入方式有多种,只要能结合教学内容激趣,都是好方法。在导入时,我们要想达到激趣诱思的目的,我们必须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是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是"亲其师"的前提,更是"爱其道"的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学生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便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学生学会了看标价,学会了拿钱找钱,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境创设不仅避免了因教室小模拟市场购物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减少了经济开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的愿望。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选择与教学内容关系紧密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抽样中的公平问题,中奖的概率等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听起来自然津津有味,兴致盎然。然后因势利导,开启新课学习。教师若能善于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往往能一扫学生头脑中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产生新奇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如阅读材料中"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
四、注重相近概念间的对比教学
相近概念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绊脚石,更是影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掣肘。因此,加强概念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消化新知,建构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创建高效课堂。在现行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含义接近的概念,虽有本质区别,但由于在表达上很接近,容易让学生理解错误,运用错误。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总之,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数学教师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多学多看,借他山之石,多反思常总结,攒自身经验,以新课改理念,夯实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之力,就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春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探讨[J].四川教育,2012年。
[2]陆林,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年。
[3]张春诚,构建小学数学和谐有效课堂的几点想法[J].教育革新,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