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 黄信彬

【机构】 四川省资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为高中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的物理,力学是在其中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它对学生在物理题方面的分析解读能力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审题、分析受力、解答是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基础方法,本文从讨论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从而期望教师能够采取相应对策,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解题能力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力学问题在解答时,首先需要全面仔细的分析题目,找到藏在题目中的隐藏条件,从而就全方位的了解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着重训练学生在读懂题目后,迅速找到该力学问题所需要知识点和公式,找到问题解决关键点,从而一举解决问题。高中力学题目中,大多数明显已知条件并不能够直接运用,但是它们是可以用来找到未知条件的关键点。这些已知条件往往是解答力学题目的中间桥梁。因此解决相关力学问题,需要深度挖掘隐含题意。
  一、审题,清楚隐含信息很重要
  例题1:
  A和B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一定距离。A和B的质量相等,假设A与B之间存在着恒定的斥力相互作用,A和B此时同时被按住,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松开A和B.同时给予A球速度v0,让它沿AB之间的连线向B球发射,B的初速度为0;若两球的最小距离(A与B未接触)到刚刚还原到原始值所耗时长为t0,求B在斥力之下的加速度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是一道运动力学题,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了解AB之间距离最小时刻的状态,和恢复到原始值时候两球的状态所符合的物理模型。找到这些条件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当A射向B的过程中,A的运动状态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的状态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球与B球速度相同时,A球和B球的距离最近。当恢复到原始状态时相当于一次弹性碰撞,由于AB两球质量相同,A和B产生速度交换,动量、机械能均守恒,所以可得出如下解法
  解:设AB两球在速度相同时的速度为v,恢复到初始状态时A、B两球的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有
  Mv0=2mv ①
  2mv=mv1+mv2 ②
  mv02=mv12+mv22 ③
  由①可得v=,由②③可得v1=0 ,v2=v0(另一组不符合情况,故舍去)
  求得B的加速度a=
  学会根据题干看图画图,会有效帮助学生加快效率。作为物理习题的常用解法,图解法在力学中的使用十分常见。原因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和方向都可以在图中用符号表达出来,便于分析。对于文字内容复杂,所运用到知识较为抽象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所学知识下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图解法,可以让学生分析力学问题时候把复杂的条件简单化,把抽象的条件具体化。使学生可以快速的从图中提取到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快速降低解题耗时。在教授学生如何看图画图时,老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画图是否规范,引导学生找到有用的条件。在解题中,画图往往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使其在面对物理问题时有更好的思路和办法,教师还要具体地教授学生基本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对于解答物理题目更加得心应手。具体来说,不管是力学题目、电学题目,审题是相当重要的,很多学生做计算题失分的原因就是审题不认真,因此教师务必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采取更好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物理。对于物理的计算题来说,主要有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综合法。前者是根据物理公式,从正常的解题思路来一步一步从未知到已知,而综合法则是假定条件,先列出物理公式,然后对方程式进行求解。举个例子,有这样一道题目:“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作用力,在0.5 s的时间内,速度从0.4 m/s提高到0.6 m/s,如果这个物体受到另一个恒定的作用力,在同样的时间内,速度从0.7 m/s提高到0.9 m/s,那么第一个力和第二个力的比是多少呢?”这时有的学生便会想到使用匀速速度的公式,假定条件求出加速度,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来求出这两个力。还有学生想到另一种方法,便是直接使用动能的定理来求解,然后直接得出这两者的比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解题方向更多了,他们不再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从多种角度来思考物理问题,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确保物理教学的效率。
  总之,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解题力学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从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立足于物理教学的实际,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结合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具体解题思路的教学,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答案,还要让他们明白答案是从何而来的,这样才能真正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岸政.高中物理解题思维策略探索及应用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冯爽.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程静.论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9(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