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突破
【作者】 陈 波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人格、思想、心理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新时期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所带来的观念的变化对现有的道德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冲击着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的思想,逐渐演变为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改善中学生德育的现状,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境界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的相关德育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中学德育工作,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这就肯定会造成德育工作在很多方面的困惑,比如:如何改进方法,如何更新观念,如何使德育过程变得更加完美。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考察的方法,深入分析当前中学德育过程中的问题,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
在新旧道德的影响下,很多青少年会在道德问题上有困惑,因为青少年接受的社会,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别,甚至有时候完全对立。很多不同的标准使道德教育缺少连贯性与稳定性,价值标准的多重性导致道德教育内容往往缺乏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理想中的道德教育与现实之间有很大的差别,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道德教育比较表面化和形式化,更有甚者,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抵触心理,朝想到的方向发展。道德教育过程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太令人满意,中学德育工作通常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一)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学生价值观冲突
很久以来,德育价值取向的特点为理想化、一元化,而忽视学生们的差别,它基本上是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模型。在道德教育中,过分强调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来确定培养方式,培训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到个体道德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将学生道德品质的文化局限在狭窄的空间内,青少年的精神受到抑制,又因为太具有针对性,缺乏层次,青少年没有自己的选择余地,所以相对来说,培养出来的青少年是比较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但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通常被忽略。
(二)中学德育目标与传统道德相背离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那些心智刚刚成熟的青少年,这就提示我们,中学德育工作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应该注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只有考虑全面,才能保证青少年正常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培养。
但是一直以来,中学德育的重点基本都在学习成绩方面,很少有老师和家长把德育放在很显眼的位置,由于社会上的激烈竞争,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学到“实用的”本领,而很少去关注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全,更有甚者,很多家长甚至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灰,告诉他们注重自身利益,占小便宜等等,这些现象都使孩子距离道德的培养越来越远。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变革的出路
虽然中学德育工作面临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能找出解决困惑的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会相应提高,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改变以往那种只偏重成绩浮动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以德育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首要的是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积极确立全新的德育理念,拓宽工作视野。
1.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除了家庭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认知、意志的磨练、情感的陶冶及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校环境中获得与体现。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好的学校环境可使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与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对教育中学生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干净、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美化,给学生美的向往、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使学生心灵上得到升华。
2.提高师德修养,抓好德育工作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为人师表,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科学的育人能力。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与德育教育工作水平,通过培训与学习,选择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德育教育队伍中。特别是对班主任和辅导员更应加强培训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认真、积极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开展德育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讨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意识。
3.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学校德育教育应主动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艺、科技和体育等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多样化与新鲜感,充实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活动内容,改变学生认为德育教育乏味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出校园,迎接社会,回归自然本质。创造条件,充分发扬教师的表率作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门重要课程。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抓管的一项系统教育工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运用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邵长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J].学理论,2008(12):82.
[2]高超.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3]赵翔.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方法探究[J].科技展望,2015(9).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的相关德育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中学德育工作,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这就肯定会造成德育工作在很多方面的困惑,比如:如何改进方法,如何更新观念,如何使德育过程变得更加完美。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考察的方法,深入分析当前中学德育过程中的问题,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
在新旧道德的影响下,很多青少年会在道德问题上有困惑,因为青少年接受的社会,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别,甚至有时候完全对立。很多不同的标准使道德教育缺少连贯性与稳定性,价值标准的多重性导致道德教育内容往往缺乏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理想中的道德教育与现实之间有很大的差别,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道德教育比较表面化和形式化,更有甚者,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抵触心理,朝想到的方向发展。道德教育过程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太令人满意,中学德育工作通常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一)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学生价值观冲突
很久以来,德育价值取向的特点为理想化、一元化,而忽视学生们的差别,它基本上是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模型。在道德教育中,过分强调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来确定培养方式,培训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到个体道德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将学生道德品质的文化局限在狭窄的空间内,青少年的精神受到抑制,又因为太具有针对性,缺乏层次,青少年没有自己的选择余地,所以相对来说,培养出来的青少年是比较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但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通常被忽略。
(二)中学德育目标与传统道德相背离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那些心智刚刚成熟的青少年,这就提示我们,中学德育工作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应该注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只有考虑全面,才能保证青少年正常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培养。
但是一直以来,中学德育的重点基本都在学习成绩方面,很少有老师和家长把德育放在很显眼的位置,由于社会上的激烈竞争,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学到“实用的”本领,而很少去关注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全,更有甚者,很多家长甚至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灰,告诉他们注重自身利益,占小便宜等等,这些现象都使孩子距离道德的培养越来越远。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变革的出路
虽然中学德育工作面临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能找出解决困惑的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会相应提高,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改变以往那种只偏重成绩浮动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以德育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首要的是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积极确立全新的德育理念,拓宽工作视野。
1.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除了家庭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认知、意志的磨练、情感的陶冶及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校环境中获得与体现。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好的学校环境可使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与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对教育中学生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干净、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美化,给学生美的向往、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使学生心灵上得到升华。
2.提高师德修养,抓好德育工作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为人师表,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科学的育人能力。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与德育教育工作水平,通过培训与学习,选择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德育教育队伍中。特别是对班主任和辅导员更应加强培训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认真、积极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开展德育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讨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意识。
3.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学校德育教育应主动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艺、科技和体育等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多样化与新鲜感,充实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活动内容,改变学生认为德育教育乏味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出校园,迎接社会,回归自然本质。创造条件,充分发扬教师的表率作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门重要课程。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抓管的一项系统教育工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运用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邵长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J].学理论,2008(12):82.
[2]高超.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3]赵翔.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方法探究[J].科技展望,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