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留守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养成策略
【作者】 刘 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镇大碑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留守学生具有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习惯,需要我们多措并进,从细节做起,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抓起。
关键词:留守学生 礼貌用语 使用 习惯养成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美德,我们就必须创新策略,加强过程督导,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个性。礼貌用语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形式,督促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就成为我校抓好学生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几年来,我校从礼节规范入手,以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为载体,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在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同时,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在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难度相对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学生礼仪习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之养成习惯。而学生接触的空间除了学校,还有家庭、社会,特别是作为教育的第一站的家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更具有影响作用。
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习礼貌用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适时使用礼貌用语,不仅能给人亲切热情之感、还能让人有被尊重的感受。而留守学生平时习惯了不用那些语言,自然在需要说的时候又无意识地说出了"野话、脏话"。为此,我们开展了礼仪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留守学生见了老师长辈不知道主动问好,同学之间做错了事不知道主动道歉;用了别人的直尺、钢笔等文具不知道请示别人,就像自己的一样;当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不说"谢谢"。这些现象看似平常,但折射出了学生文明礼仪缺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主题教育力度。
二、引导使用礼貌用语,营造文明氛围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针对留守学生缺失文明礼仪氛围环境熏陶和感染,我校开学初就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运用"墙壁说话"策略,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仪宣传语,布置活动室主题,有效地促进了幼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针对孩子年龄小、容易受榜样感染的特点,多宣传文明礼貌的人或事,各班级发现讲文明礼貌的人或事,可以写成表扬稿的形式,写在表扬栏里,或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等。广大教师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工必须首先做到,教职工平时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校或离校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学生们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要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学生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这样就给留守学生营造了一个文明礼仪环境,让他们处处、时时都能接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受着文明熏陶。
三、搭建礼貌主题平台,培养礼貌习惯
正确使用礼貌习惯和其他习惯一样,其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因此,我们要搭建礼貌主题平台,运用多种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进一步巩固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
(一)说好文明用语。为了让留守学生在平时自己的语言中时刻注意说好文明用语,形成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我们提出"校园内外都说普通话"的口号。这样全校师生交流的语言更加文明,避免了农村土话脏话的现象。教师们充分利用班队会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小学生礼仪读本》。结合平时的生话实际总结、归纳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以互动问答、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每个班每天专门在自己的板报上更换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
(二)唱文明礼仪歌曲。以音乐形式开展礼貌用语教育,是我校近年来要求各个学科都必须担当起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表现形式。课堂中,我们教学生唱《对不起,没关系》、《好孩子有礼貌》等歌曲,来帮助学生巩固文明礼貌。还自创了《文明礼仪歌》。要求全校师生会唱,每天一曲礼仪歌已成为各班课前的美妙音乐,校园也经常播放有关文明礼仪的歌曲。"见到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校园里飘荡着朗朗文明礼仪的歌声。
(三)诵读文明礼仪三字经。诵读文明礼仪三字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道德新人"话动的开展,自创了《文明礼仪三字经》,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让全校同学都来学习、背诵。同学们不再背诵枯燥的制度、要求,而是简单的三字经,朗朗上口。每周一升旗仪式都会听到全校齐诵《文明礼仪三字经》,这种活动不仅易记还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家校联手合作教育,形成礼貌习惯
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合作。而留守学生由于年龄小,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影响较少。加之真正的教育力量在家庭、在学校,所以我们开展家校联手合作培养活动,与学生监护人共同来完成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习惯的养成。我们知道,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我们要求家庭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把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要求留守学生监护人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的思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习惯,需要我们多措并进,从细节做起,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抓起,通过"教"、"督"、"导"等方式,促进学生言、行一致,使之文明礼仪习惯从小养成。
参考文献:
[1]张飞祺,培养小学生文明使用礼貌用语的途径和方法[J].长春教育,2012年。
[2]赵妮,浅析班级语言文明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
[3]邓春峰,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
关键词:留守学生 礼貌用语 使用 习惯养成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美德,我们就必须创新策略,加强过程督导,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个性。礼貌用语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形式,督促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就成为我校抓好学生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几年来,我校从礼节规范入手,以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为载体,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在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同时,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在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难度相对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学生礼仪习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之养成习惯。而学生接触的空间除了学校,还有家庭、社会,特别是作为教育的第一站的家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更具有影响作用。
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习礼貌用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适时使用礼貌用语,不仅能给人亲切热情之感、还能让人有被尊重的感受。而留守学生平时习惯了不用那些语言,自然在需要说的时候又无意识地说出了"野话、脏话"。为此,我们开展了礼仪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留守学生见了老师长辈不知道主动问好,同学之间做错了事不知道主动道歉;用了别人的直尺、钢笔等文具不知道请示别人,就像自己的一样;当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不说"谢谢"。这些现象看似平常,但折射出了学生文明礼仪缺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主题教育力度。
二、引导使用礼貌用语,营造文明氛围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针对留守学生缺失文明礼仪氛围环境熏陶和感染,我校开学初就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运用"墙壁说话"策略,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仪宣传语,布置活动室主题,有效地促进了幼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针对孩子年龄小、容易受榜样感染的特点,多宣传文明礼貌的人或事,各班级发现讲文明礼貌的人或事,可以写成表扬稿的形式,写在表扬栏里,或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等。广大教师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工必须首先做到,教职工平时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校或离校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学生们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要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学生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这样就给留守学生营造了一个文明礼仪环境,让他们处处、时时都能接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受着文明熏陶。
三、搭建礼貌主题平台,培养礼貌习惯
正确使用礼貌习惯和其他习惯一样,其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因此,我们要搭建礼貌主题平台,运用多种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进一步巩固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
(一)说好文明用语。为了让留守学生在平时自己的语言中时刻注意说好文明用语,形成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我们提出"校园内外都说普通话"的口号。这样全校师生交流的语言更加文明,避免了农村土话脏话的现象。教师们充分利用班队会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小学生礼仪读本》。结合平时的生话实际总结、归纳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以互动问答、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每个班每天专门在自己的板报上更换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
(二)唱文明礼仪歌曲。以音乐形式开展礼貌用语教育,是我校近年来要求各个学科都必须担当起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表现形式。课堂中,我们教学生唱《对不起,没关系》、《好孩子有礼貌》等歌曲,来帮助学生巩固文明礼貌。还自创了《文明礼仪歌》。要求全校师生会唱,每天一曲礼仪歌已成为各班课前的美妙音乐,校园也经常播放有关文明礼仪的歌曲。"见到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校园里飘荡着朗朗文明礼仪的歌声。
(三)诵读文明礼仪三字经。诵读文明礼仪三字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道德新人"话动的开展,自创了《文明礼仪三字经》,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让全校同学都来学习、背诵。同学们不再背诵枯燥的制度、要求,而是简单的三字经,朗朗上口。每周一升旗仪式都会听到全校齐诵《文明礼仪三字经》,这种活动不仅易记还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家校联手合作教育,形成礼貌习惯
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合作。而留守学生由于年龄小,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影响较少。加之真正的教育力量在家庭、在学校,所以我们开展家校联手合作培养活动,与学生监护人共同来完成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习惯的养成。我们知道,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我们要求家庭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把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要求留守学生监护人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的思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习惯,需要我们多措并进,从细节做起,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抓起,通过"教"、"督"、"导"等方式,促进学生言、行一致,使之文明礼仪习惯从小养成。
参考文献:
[1]张飞祺,培养小学生文明使用礼貌用语的途径和方法[J].长春教育,2012年。
[2]赵妮,浅析班级语言文明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
[3]邓春峰,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