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历史情感教学重要性探索

【作者】 钟定吉

【机构】 四川省资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千百年来就是相辅相成,相知相交,类似友情和亲情,能够在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情感和责任的投入,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每个同行都应该有这样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必须从自己内心出发,以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基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才能更有感情,学习信心也会更加充足。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分析研究 
  知识、能力与情感构成了历史教学目标的三要素,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能够在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情感和责任的投入,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每个同行都应该有这样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必须从自己内心出发,以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基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才能更有感情,学习信心也会更加充足。
  1 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部分教师重知识点灌输、轻思想情感教育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强化情感教育不仅对于加深历史教学成效,而且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体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教育好培养好新时期的高中生,这是素质教育提出的鲜明目标,因此强化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方向。 
  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后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态势。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子,特别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主旋律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掘出来,通过合适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引领。 
  三是抵制不良思潮的迫切要求。当今社会各种思潮鱼龙混杂,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转型的加剧,一些片面腐朽落后的理念卷土重来,严重侵蚀着高中生的思想、金钱至上论、唯权力论等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抵制这些不良思潮需要历史学科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增强抵制不良情绪的能力。 
  2 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主要路径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发掘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其主要路径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课前搜集资料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历史教材虽然涵盖的信息量较多,但是直观体现出来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许多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己搜集资料活动,这一环节应当成为学生教育渗透的良好契机。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的对比,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民国时期、八年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不同的时期,搜集有关中日两国对比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信息的汇总,让更多的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家深刻认识到今日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与解放前不可同日而语。笔者还穿插国庆阅兵时的场景,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显著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维护自己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中国人民受欺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通过这样的情感渗透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浓厚情感。 
  2.2 课堂探究讨论环节渗透情感教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呆板组织教学,要善于灵活机动引导学生思维,这些对强化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意义重大。例如在《“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一国两制下的澳门香港,是否成为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探究,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港澳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深层次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深入讨论。经过笔者的启发引导,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意义、港澳地区实现一国两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方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在这一环节还播放了港澳回归时震撼人心的场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驻澳部队从海陆空同时接管港澳,这样的震撼场景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永生难忘的,笔者在这样的教学中有效渗透了对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 
  2.3 专题活动研究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及共性的思维难点,都应当是历史教师加以深入研究和逐一突破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效果,而且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例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课教学中,笔者课前进行了交办,在课堂上开展了“我眼中的社会主义”主题小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既可以着眼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可以着眼于微观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也可以放眼周边的社会基础公共实施投入的变化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4 课外拓展实践环节渗透情感教育。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搜集所需的信息,掌握相关资料,服务于历史学习活动。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周围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出其中变化的规律,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在实践与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要点,而且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的各种喜人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成效。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情感成分,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的心理,对学生投入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自然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建梅.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2]韩丽群.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网络财富,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