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作者】 张璐璐

【机构】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学反思是中学历史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中学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新课改以来,一直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向研究者、反思者转变,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教学反思一直备受教育界重视。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反思 弊端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行的全面深入,新课程标准和新的历史教材都赋予了中学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新的理念和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且日益复杂化,这就要求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反思学生、反思新课程、根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何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之风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但对自己认知过程和思维状态的思考在西方国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在我国,关于反思的意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也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我国教育学者熊川武提出了“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那么,何为“教学反思”呢?“指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交往进行观察、分析,对同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思考的过程。”
  二、当前历史教师对教学反思问题的认识存在的弊端
  1、对教学反思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
  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反思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在反思自己的基础上起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仅仅局限在总结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层面,而忽略了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反思过程缺乏连贯性
  一般来说,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后反思,但绝大多数教师主要把反思重点放在教后反思这一环节,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对某一节的总结,而忽视了课前反思和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3、对教学反思的改进行为不及时
  虽然很多中学历史教师都有教学反思的行为,但反思过后,对于前面班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仅仅停留在书写教学反思层面,而忽视了在进行后面班级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和改进。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
  针对当前绝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应该通过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和文章、通过网络平台阅读最新教育信息、通过继续教育等各种培训不断充实自己,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验自己已有的教学思想观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或者以已有的教育理论来反思检验新的教育理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反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课前备课过程中应该反思,备课时对教材怎样取舍更为得当,这节课适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符合我校的学情,对课标和重难点的处理是否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备课过程中是否考虑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三维目标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要反思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组织作用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反思环节同样应该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关注学生的的需要和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随着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的基本方法,教学反思以及相关研究也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在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教育教学进行综合、全面的反思,在反思自身成长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持之以恒的反思,中学历史教师必将得到迅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焱.对中学教师历史教学反思的调查研究——以商洛市为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
   [2]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煜.论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历史教学.总第487期,2004年第6期.
   [4]李育林.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9.
   [5]刘立元,毕娟.对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6卷专辑.
   [6]王利.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长三角.教育.2012年第10期.
   [7]康琼.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教育与科学研究,第25卷第4期2011年4月.
   [8]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10]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阿雪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