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寻

【作者】 刘川宁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安东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更是不可推脱之事。我们可从兴趣培养做起,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理解能力,发展书面语言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一项语文实践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自主学习,能否理解否、运用语言文字,能否适应新时期社会艰展的需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更是不可推脱之事。我们必须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积极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作为学生继续阅读的动力支撑,没有兴趣做动力,学生是无法坚持利用空闲时间去阅读的。即使有教师督促要求,他们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所以,我们就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主要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直观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进行。除了在课堂激励、传授阅读方法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外,选用优秀书刊让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到阅读快乐,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方法。
  二、系统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走进阅读世界的正确方式,具有钥匙功效。新课标为此就说到“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我们就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上,通过系列语文训练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到底该如何系统地规划组织教学,才能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才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呢?这的确应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潜心思考问题,教师必须让学生注意与表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清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这样他们的能力就有所提高,在兴趣驱使下,同学们大量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同时形成了阅读的习惯,而且在理解、鉴赏、写作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实施了《新课标》中的阅读任务。学生阅读的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个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课本必须善读,一是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是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每一篇课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语文教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理解课文是训练自能读书的重要手段。教师还要提供材料或利用资料通过自学、思考达到理解,掌握课文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抓住重点词语“代价”提问:朝鲜人民为了帮助志愿军,都付出了哪些代价?学生经过读书、思考,作出回答,通过体会这些内容,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这一思想深深地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读得再多,如果没有质的保证,也难以提高课堂效益,教师要在进行读的训练时,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堂上不管那种形式的读,也不管哪一篇读,都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学生有了目的,有了重点去读,就会质疑思考,就能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增强理解。
  四、培养书面语言欣赏能力
  所谓书面语言欣赏能力,就是能从欣赏的角度进行阅读,并且具有初步的品评优美语句和理解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段的能力。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以理解为基础,是理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试想,假如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等都搞不清楚,或者理解得不准、不深,怎么能谈得上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呢?欣赏往往给学生带有个人主观认识和情感色彩。这需要联系自己的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想认识、情感体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不宜要求过高,一般从中、高年级开始培养。主要是要求他们在对课文已有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注意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表达效果好的词、句、段。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交流、讨论、朗读、品评和欣赏,还可以鼓励他们把好句佳句记录下来,积累了就要用运用,引导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的尝试。
  总之,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们就应把阅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说到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独立阅读的能力的培养,离开阅读、思考,只能是一句空话。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教师的教要在学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前提是学生自己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读不懂得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读懂的讲出来,大家互相交流。全班经过讨论理解不准、不深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以做必要的讲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多次训练,进行不懈的努力。因此,不仅在阅读课上,而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诲人不倦,多方诱导。
  参考文献:
  [1]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
  [2]鲍明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技巧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
  [3]钟梅,对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