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营造心灵家园的重要性
【作者】 谢清华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而科学、合理地爱孩子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心血的。在现代家庭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在提供给孩子充裕的物质生活时,还应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增强其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
一、 父母要有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思想意识
在一本书中,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很是感人:有一位心理学博士的妈妈,有一天,这位妈妈去送3岁的女儿上幼儿园,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女儿也帮助找,但还是没有找着,没办法,她俩没锁门就去了幼儿园。送了女儿回来,她又接着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她想到刚才自己又急又躁又担心,这情绪会不会影响女儿呢?于是她就拿着钥匙又去了幼儿园,告诉女儿钥匙找到了,女儿一听就抱着妈妈的脖子哭了起来,果然女儿还是在担心钥匙的事。
我非常佩服这位母亲的细心和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母亲这么细心的关照过孩子的心理感受呢?有些事虽然那么微小,但给孩子却会留下深刻烙印。因此,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二、 养孩子的愉快情感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苦”。要使孩子培养起愉快的情感,首先需要一个愉快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亲自己就应该经常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并尽可能通过与孩子多多交流,从对话、表情到动作,使孩子生活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也会在愉快的感染下变得愉快。“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的关系的晴雨表”。
另外,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相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三、 培养孩子的利他情感
这些年来,由于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四二一”大家庭成员的百般呵护,所以不少孩子并不懂得“利他”。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容易养成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因此,从幼儿时期起就应该在平时点滴的小事情中培养孩子的爱他人之心。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关心别人的机会:让孩子在家中做扫地、擦桌子、端茶水等力所能及的事;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家中如有人生病了,教孩子说一些体贴的话;家庭成员之间多使用爱的语言,如“您辛苦了”,“别急,我来帮你”之类,给孩子创造爱的氛围。当孩子用语言或行动去体验爱别人之心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使孩子在“赏识教育”中成长。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孩子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有人曾经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信心,尤其是自信心是成才的关键。”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让孩子自己处理,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他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碰到事情会说:“我能行!”树立这种观念的孩子就会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就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因此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动力。
五、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什么都想摸摸、试试。遇见陌生的东西,马上就会停下脚步仔细看看:“呀,是什么呀?”这样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一边阻拦着一边解说,或认为孩子在淘气,训斥道:“不要乱动!”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家长应留出一些时间上的“空隙”,让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发现了什么,就应该饶有兴趣地一起观察。而且,孩子一旦问什么问题,就要作出适合孩子发育阶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如果孩子问了问题,你也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你觉得像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在父母如此的启发、鼓励之中,孩子自然就会朝着“勤于思考”的方向发展了。
六、培养孩子的挑战精神
在信息化社会中,孩子知道许多间接性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越来越多的孩子认定“即使自己从未做过的事也完全能够做好。”遗憾的是,打破那种自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开始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每天在间歇性的体验中生活, 在这样的状况中一旦陷入困境,很多人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即使失败也会无数次奋起的挑战精神。
即使现在,人们也还要战胜许多困难和辛劳,由此培养生活的力量。我们常常会为那些藐视困难,一步一个脚印走去的人大受感动。孩子看着父母奋发的身影长大,就会逐渐培养起富有挑战精神的性格。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充满生活的希望,因为希望是开拓未来的原动力。
俗话说:“儿时一刻值千金。”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请千万别错过这“值千金”的一刻。为人父母者,不但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孩子以最适宜的成长空间,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
一、 父母要有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思想意识
在一本书中,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很是感人:有一位心理学博士的妈妈,有一天,这位妈妈去送3岁的女儿上幼儿园,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女儿也帮助找,但还是没有找着,没办法,她俩没锁门就去了幼儿园。送了女儿回来,她又接着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她想到刚才自己又急又躁又担心,这情绪会不会影响女儿呢?于是她就拿着钥匙又去了幼儿园,告诉女儿钥匙找到了,女儿一听就抱着妈妈的脖子哭了起来,果然女儿还是在担心钥匙的事。
我非常佩服这位母亲的细心和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母亲这么细心的关照过孩子的心理感受呢?有些事虽然那么微小,但给孩子却会留下深刻烙印。因此,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二、 养孩子的愉快情感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苦”。要使孩子培养起愉快的情感,首先需要一个愉快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亲自己就应该经常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并尽可能通过与孩子多多交流,从对话、表情到动作,使孩子生活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也会在愉快的感染下变得愉快。“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的关系的晴雨表”。
另外,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相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三、 培养孩子的利他情感
这些年来,由于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四二一”大家庭成员的百般呵护,所以不少孩子并不懂得“利他”。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容易养成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因此,从幼儿时期起就应该在平时点滴的小事情中培养孩子的爱他人之心。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关心别人的机会:让孩子在家中做扫地、擦桌子、端茶水等力所能及的事;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家中如有人生病了,教孩子说一些体贴的话;家庭成员之间多使用爱的语言,如“您辛苦了”,“别急,我来帮你”之类,给孩子创造爱的氛围。当孩子用语言或行动去体验爱别人之心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使孩子在“赏识教育”中成长。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孩子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有人曾经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信心,尤其是自信心是成才的关键。”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让孩子自己处理,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他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碰到事情会说:“我能行!”树立这种观念的孩子就会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就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因此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动力。
五、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什么都想摸摸、试试。遇见陌生的东西,马上就会停下脚步仔细看看:“呀,是什么呀?”这样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一边阻拦着一边解说,或认为孩子在淘气,训斥道:“不要乱动!”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家长应留出一些时间上的“空隙”,让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发现了什么,就应该饶有兴趣地一起观察。而且,孩子一旦问什么问题,就要作出适合孩子发育阶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如果孩子问了问题,你也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你觉得像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在父母如此的启发、鼓励之中,孩子自然就会朝着“勤于思考”的方向发展了。
六、培养孩子的挑战精神
在信息化社会中,孩子知道许多间接性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越来越多的孩子认定“即使自己从未做过的事也完全能够做好。”遗憾的是,打破那种自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开始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每天在间歇性的体验中生活, 在这样的状况中一旦陷入困境,很多人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即使失败也会无数次奋起的挑战精神。
即使现在,人们也还要战胜许多困难和辛劳,由此培养生活的力量。我们常常会为那些藐视困难,一步一个脚印走去的人大受感动。孩子看着父母奋发的身影长大,就会逐渐培养起富有挑战精神的性格。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充满生活的希望,因为希望是开拓未来的原动力。
俗话说:“儿时一刻值千金。”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请千万别错过这“值千金”的一刻。为人父母者,不但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孩子以最适宜的成长空间,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