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思想品德课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 魏 茜

【机构】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参与热情,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加强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育  生活实际  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而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沽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方法有:
        一、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生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小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情感教育。
        二、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教科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但各种版本内容都相差不大,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各版本都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提高学生情感认识。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五、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1、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问,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探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我拟定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故事触情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中学生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
        3、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走进父母》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将《烛光里的妈妈》献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4、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启发性、针对性。
        5、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6、组织讨论或辩论   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在讲"共同富裕"时,有学生提出现实中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加重的问题,我组织了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讨论中理解的知识,得出结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而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迫在眉睫。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