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情感教学法在思品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郑 苹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杜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发展道德践行能力。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情感教学法  应用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包括教师自身情感和教材中的情感元素,以及师生互动中的情感交流来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情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其中实施情感教学法,就能有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帮助学生习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行为。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为此,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热情主动的学风,博采众长的互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情感也就成为推动师生双活动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思品课教师应该怎样抓好情感教育呢?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基说过:“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重学生。所以思品教师应从关爱学生做起,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促进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学生就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的的威信,也是情感教育成功的保证,更是情感教育的体现。所谓“爱其师方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要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这种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情感,逐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与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二、发挥教师情感作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思品课实行情感教学,不能不涉及到教师的情感问题。我们知道,铸造人类灵魂的工作,教师的情感因素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立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教师情感作用的发挥首先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感情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感情,对学生的真实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他们会因为受到尊重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接受教师的教育,反之,如果使用刺激性、挖苦性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简单粗暴的方法伤害了学生的感情,纵然教师讲的对,也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在学生违纪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的心理特点,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交谈,不要当众大声训斥,应“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教师的情感其次表现在信任学生上。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教育,也可说是一种情感的教育。而教材无非就是情感的教材。因此,其中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运用这些元素,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选取那些最易引起认知兴趣,易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内容进行教学。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情绪化较重。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他们的思想道德观点的形成,往往是先通过生动感人的直观形象为前提,再通过情感的中介作用。只有这样,外在的道德认识才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进而促其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课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一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及热爱祖国、忠于国家等方面的教育,借以灌输各种必要的道德价值观念。
  四、探索育人为本的课堂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实施情感教学法,不仅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在教学评价中,我们知道,育人为本是所有学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新课程提出了以“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的课堂评价意见,强调评价要过程化,方式要多样化,重视定性定量相结合评价,强调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能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搜集资料,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在评价方式上,着重采用平时评价和期未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相结合,学生观察评价和作品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来量化学生,还探索性地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涵盖了学生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方面评价。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以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学习态度为基础,以真实、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为目的,告诉他们课堂内外活动的表现,学习态度和情感投入就是评价他们的指标内容。期未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总之,在小学思品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满激情,满含热情当好学生情感的启动者,大力实施情感教育法,利用思品课的教学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时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认知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发展践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爱敏,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学探微[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
  [2]张欣,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年。
  [3]陈晓丽,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发挥[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