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数学作业批改有效性

【作者】 蒋 丹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鼓匠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业不仅是巩固学生知识,形成能力的训练平台,也是师生对话交流的重载体。提高作业批改有效性,就是在这两大方面发挥作业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批改  有效性  提高
  作业不仅是巩固学生知识,形成能力的训练平台,也是师生对话交流的重载体。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业,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重视批改,就是在这几方面突出作业作用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作业批改策略,通过作业区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以此来促使学生愿做作业、做好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热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作业批改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对作业做出评定。因为这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从而为自己调整教学行为找到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而鲜明,并促进其做出学习活动做出调整和矫正,为下步提高学习效果作好思想努力。
  (二)启发性原则。当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只作简单的判断,而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现代的数学教育已经把思维训练作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因此,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所发现和收获。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尽量不打“×”号,而打“?”或画浪线,同时适当加上启发性的批语。
  (三)激励性原则。心理学的实验表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表现在学习上就有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激励。它给我们这样的启发: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尽可能使用鼓励性手段,肯定为主,否定为辅。对于学生作业中非同一般的新颖解法无论是否完全正确,教师首先都要热情鼓励这些可贵火花,其次才是评价。心理学的实验也表明,经常得到鼓励性评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上显示出明显的进步。
  (四)过程性原则。《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在数学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把重点放在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上,而应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上。结果错误,但思路中有合理部分,应该肯定其合理的部分,指出不足之处;结果正确,但思路不清,应让学生重视起来并认真思考。因为解题的策略、过程既反映着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又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提高作业批改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课堂批改。每节数学课,课堂上总要完成一些练习题,即课堂练习。因为上课时间有限,我每次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批改,主要是请几位同学上台演习,等演习完后再集体批改。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给予指正。这样有利于提高作业批改效率,也有助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批。学生自己进行批改。有些作业做完后,让他们自己先行判断对或错,而教师在批阅的时候,只要浏览一下,不需要重复批改,重点放在对错误的批注修改上。这样,学生是自己作业的首位批改者,教师成了二度评判与点拨者。当孩子们发现自批与老师的批改有出入时,便促进反思与理解,从而将批改变为自主参与、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组内互批。由同桌或小组内同学相互批改,当面交流,写出批语,生生互动。这样的批改尝试,孩子们往往意识强、领会深,他们通过对双方解题方法的了解和理解,相互接纳并相互认同评价结果,形成了积极、友好、平等的评价关系,孩子们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四)教师面批。对教学的中重难点练习,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的作业逐题批改,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程度,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
  (五)典型批改。选择典型的学生作业进行批改。这种方法既可让学生记忆深刻,也可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甚至会成为后进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后进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在他们内心产生“愉快效应”,激发好学的积极性。
  (六)随机抽批。为避免一些学生自觉性差,作业马虎,存在侥幸心理,每天要随机地在班里抽取某几列或某几行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学生明白作业的错误所在。这样,学生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检查自己的作业,也就不敢马虎或者不做。并且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学生没弄懂,还需进一步讲解。
  三、提高作业批改中的评语的有效性
  (一)有效评语能暗示学生改错。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提示符号,同时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督促去思考、去改正。如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读读计算法则”等。通过评语,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而且掌握了正确计算方法。
  (二)有效评语能激活创新意识。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实践证明:经常得到激励的学生自信心强,思维更加敏捷。
  (三)有效评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批改作业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每个孩子认真对待作业。每次批改作业写上“你是最棒的”“看你的作业真舒服!”“真棒!”“爽!”等评语,学生看后充满激情大增。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希望,改正缺点,如:“细心,你准行”“和细心交朋友!”“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或者“你很聪明,书写规范一点,就更好了!”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汤俭,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数学作业批改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年。
  [2]辛克泰,谈谈数学作业的批改[J].人民教育,1981年。
  [3]蔡培,谈谈数学课作业的批改问题[J].中学数学,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