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

【作者】 颜玉兰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让孩子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是我从教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亲和力、教学方法的开放以及课堂的自由是关键。
  一、老师的可亲
  音乐是美的艺术 , 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音乐老师可以不漂亮 , 但一定要活泼大方 ;音乐老师不一定热情奔放 , 但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让学生久久陶醉。音乐老师一进课堂,呈现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这种朝气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
  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 , 一句真诚的话语 , 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 , 瞬间拉近师生的距离。
  二、方法的开放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我常常启发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大街上汽车的马达声、教学上课的电铃声、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声、有节奏的叫卖声、春雨的淅呖声等。实践证明,在有了丰富声音体会后,再去辨别音长、音高、音色,再去学习辨别前后两个音之间关系,就水到渠成了。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
  如教学《请你唱个歌吧》,如果只是平淡地演唱,这首歌显得很平淡,没有一丝朝气,而老师如果引导学生轻声地、有控制地去演唱,并且“咕咕”处唱得生动活泼,富有模仿性,这首歌就会立刻鲜活起来,充满活力,老师再让学生边唱边听自己的声音,加上一些合适的动作。去欣赏自己的歌声,明白自己的歌声原来也这么好听,他们便会渐渐地喜欢演唱,喜欢音乐课所学的歌曲。再如欣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喜欢音乐课的有效途径。这部分内容可灵活机动地进行,可结合课本上的欣赏内容进行,并利用合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欣赏,也可自由地选择适宜的音乐供学生欣赏。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我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音乐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
  三、课堂的“自由”
  音乐课上,老师让孩子们欣赏音乐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且慢呵斥他的随意 ,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现 ,待他心满意足后再回到座位。遇上喜欢唱的歌 ,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 ,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 ,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 ,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 ,我除在唱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 ,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 , 唱后的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 ,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 是不可取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把音乐课看作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由衷地喜欢音乐课。
  学生是不愿接受你教我唱的音乐课堂的,而多彩的音乐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感受音乐。如:让低年级学生模仿一种“声音”,于是我们听见鸟叫声、狗叫声、欢呼声、尖叫声、喝彩声等等。中高年级学生我则常让他们进行即兴表演,我时常因为他们精彩的表演而感到激动和惊讶。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兴趣盎然,常常是下课铃响了,孩子还不愿意下课。
  只要我们音乐教师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对自己的学生充满责任感,并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讨新的教法与思路,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带领学生去遨游音乐的海洋,相信我们的孩子会乐意乘着音乐的翅膀,去感受音乐王国的美丽与神奇,去感受生活的生动与美好,去领悟人生的真诚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