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作者】 西娜依·马吉提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点:会利用实验材料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教学难点:能仔细观察蜡烛加热和燃烧的现象,比较、判断并描述出两类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学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预习导学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蜡烛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你们能说说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3.学生讨论,回答。
  二、明确目标、生成预期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三、呈现任务、自主学习
  研究蜡烛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7、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8.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9.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10.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11.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五、精讲点拨、拓展提升
  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
  3、谈话:判断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时要说出最充分的证据。
  4、小组讨论汇报。
  5、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六、达标测试、结果反馈
  1、看书74页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七、知识梳理、小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我们周围的变化
  形态、状态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