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专业发展 幸福成长
【作者】 郭秀霞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突出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我们尝试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关键字:专业;发展;幸福;成长
我校通过读书、研训、积累等有效途径,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持续引领教师开启幸福成长的航程。一年多的摸索,让我们初尝教师专业发展的甜头,触摸到实现教育梦想的幸福之源。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理念
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专业知识
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个主要成分。在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基础上,具备比较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教育理论对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启示作用,没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师是一个盲目和短见的实际工作者。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来源,它包括教学技术、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知识、教学决策判断能力的知识。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三)专业能力
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在智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性的基本保障。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师生交往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等。其中,学科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四种能力。
除此以外,面对新课程,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提高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课程能力(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三方面的特殊能力。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树立“一切为孩子的生存奠基”的职业理想
我校确立了“海纳百川,立心天地”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孩子们获得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会努力适应学生的发展,尊重全体学生以及他们的个性差异,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为了孩子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校先后编写了《阳光之声广播材料汇编》、《为了孩子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成长》、《我身边的榜样》、《教子一得》、《我讲我的故事——叙事 ● 反思》、《讲教育科研故事——走在路上》等刊物,首创的“红星闪闪——班级日常评价表”引领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我校创办的“浪花报”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围绕课题组织的“心理小明星”、“阳光教师”和“阳光家长”每年评选一次,深受师生和家长好评。“悄悄语小屋”心理咨询室工作在探索中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我们一直走在探索的前沿之路。
(二)学习借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知识网络化时代,学习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学习化的社会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发展。
1.读书三部曲——奠定幸福航程的理论基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更快捷地提升个人素养。我校从读书入手,为教师幸福航程奠定理论基础,快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品读、感悟、分享读书三部曲,结合“百日诵读”等活动,让师生成为一生与书相伴的幸福的人。
2.研训两手抓——培养幸福航程的实践能力
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校本研训无疑是一条省时、高效的途径。在校本研训活动中,我们既重视校内研训,又珍惜校外研训,坚持校内校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为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架起沟通的桥梁,全力培养他们幸福航程的实践能力。
3.积累一点通——成就幸福航程的不竭源泉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积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教育叙事、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经验积累与分享,在积累的过程中使个人教育素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三)参与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科研自觉与否,是区别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水岭。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尽快积极投入到科研的行列中来,在教育科研中把自己锤炼成一名科研意识强烈的学者型教师。
多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青岛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培养途径研究》(编号:105JKGDC63)、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培训内容及方式的研究》(编号:SXH1150609328)、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教育: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编号:2011JZ056)、青岛市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数学素养提升”之子课题《教学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中,并加大小课题研究活动,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并关注群体提炼,积累教学策略。
我们认真梳理、总结“十二五”期间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踊跃参加了青岛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我校研究报告《小学生传统文化挖掘与拓展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获得三等奖,积极申报了青岛市心理健康教学改革实验基地,迎合时代
发展,满足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因此我们每年结集出版一本《叙事?反思》,注重引领教师自我反思,不断积累教学智慧。我校教师的《呵护心灵 照亮人生》、《关注教师生命自觉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让学生成为自信的人》等三篇心理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发表,论文《活在当下 未来导向》在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基础教育改革论坛》公开发表,纪实论文《濡染楹联 厚重生命》、德育论文《转变视点 以德育人》分别在教育部主管的《现代中小学教育》发表交流;2012年10月,我校老师的论文《吮吸 感悟 成长》在《书法报》发表,并同时刊发了师生多福书法作品,学校特色育人经验整版进行了公开交流展示,并被评为“全国硬笔书法教学实验基地”;我校教师在《中国德育》发表的论文《蓄一泓师生成长的清泉》申报了青岛市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五)合作探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采取教研组、备课组、学习小组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采用教师座谈、课题研究、观摩研讨、网络交流等策略,组建团结协作的教育研究团队,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的解决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共享。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支点,更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支点。我们科学选取、有效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开启更广阔的幸福航程。
参考文献:
[1]姜惠民.教师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南湖晚报,2009.2.
[2]文玲.乐生活.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11.
[3]连榕.教师专业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4.
[4]孙志毅.做有策略的教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关键字:专业;发展;幸福;成长
我校通过读书、研训、积累等有效途径,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持续引领教师开启幸福成长的航程。一年多的摸索,让我们初尝教师专业发展的甜头,触摸到实现教育梦想的幸福之源。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理念
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专业知识
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个主要成分。在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基础上,具备比较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教育理论对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启示作用,没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师是一个盲目和短见的实际工作者。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来源,它包括教学技术、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知识、教学决策判断能力的知识。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三)专业能力
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在智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性的基本保障。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师生交往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等。其中,学科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四种能力。
除此以外,面对新课程,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提高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课程能力(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三方面的特殊能力。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树立“一切为孩子的生存奠基”的职业理想
我校确立了“海纳百川,立心天地”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孩子们获得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会努力适应学生的发展,尊重全体学生以及他们的个性差异,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为了孩子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校先后编写了《阳光之声广播材料汇编》、《为了孩子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成长》、《我身边的榜样》、《教子一得》、《我讲我的故事——叙事 ● 反思》、《讲教育科研故事——走在路上》等刊物,首创的“红星闪闪——班级日常评价表”引领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我校创办的“浪花报”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围绕课题组织的“心理小明星”、“阳光教师”和“阳光家长”每年评选一次,深受师生和家长好评。“悄悄语小屋”心理咨询室工作在探索中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我们一直走在探索的前沿之路。
(二)学习借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知识网络化时代,学习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学习化的社会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发展。
1.读书三部曲——奠定幸福航程的理论基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更快捷地提升个人素养。我校从读书入手,为教师幸福航程奠定理论基础,快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品读、感悟、分享读书三部曲,结合“百日诵读”等活动,让师生成为一生与书相伴的幸福的人。
2.研训两手抓——培养幸福航程的实践能力
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校本研训无疑是一条省时、高效的途径。在校本研训活动中,我们既重视校内研训,又珍惜校外研训,坚持校内校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为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架起沟通的桥梁,全力培养他们幸福航程的实践能力。
3.积累一点通——成就幸福航程的不竭源泉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积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教育叙事、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经验积累与分享,在积累的过程中使个人教育素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三)参与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科研自觉与否,是区别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水岭。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尽快积极投入到科研的行列中来,在教育科研中把自己锤炼成一名科研意识强烈的学者型教师。
多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青岛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培养途径研究》(编号:105JKGDC63)、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培训内容及方式的研究》(编号:SXH1150609328)、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教育: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编号:2011JZ056)、青岛市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数学素养提升”之子课题《教学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中,并加大小课题研究活动,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并关注群体提炼,积累教学策略。
我们认真梳理、总结“十二五”期间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踊跃参加了青岛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我校研究报告《小学生传统文化挖掘与拓展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获得三等奖,积极申报了青岛市心理健康教学改革实验基地,迎合时代
发展,满足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因此我们每年结集出版一本《叙事?反思》,注重引领教师自我反思,不断积累教学智慧。我校教师的《呵护心灵 照亮人生》、《关注教师生命自觉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让学生成为自信的人》等三篇心理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发表,论文《活在当下 未来导向》在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基础教育改革论坛》公开发表,纪实论文《濡染楹联 厚重生命》、德育论文《转变视点 以德育人》分别在教育部主管的《现代中小学教育》发表交流;2012年10月,我校老师的论文《吮吸 感悟 成长》在《书法报》发表,并同时刊发了师生多福书法作品,学校特色育人经验整版进行了公开交流展示,并被评为“全国硬笔书法教学实验基地”;我校教师在《中国德育》发表的论文《蓄一泓师生成长的清泉》申报了青岛市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五)合作探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采取教研组、备课组、学习小组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采用教师座谈、课题研究、观摩研讨、网络交流等策略,组建团结协作的教育研究团队,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的解决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共享。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支点,更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支点。我们科学选取、有效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开启更广阔的幸福航程。
参考文献:
[1]姜惠民.教师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南湖晚报,2009.2.
[2]文玲.乐生活.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11.
[3]连榕.教师专业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4.
[4]孙志毅.做有策略的教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