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皮划艇教学需要创新策略

【作者】 徐 艳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皮划艇是一项需要多措促进的运动项目,由于其涉及到多个内容、如知识、技能、体能、场地等多因素,都是搞好此项运动必然要授予或培养的,因此,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多措促进。
  关键词:初中体育  皮划艇  教学策略  创新
  皮划艇运动是我国近年来重点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高度重视,虽然起步时间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很快便在各个县域学校兴起开花,便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知道,这是一项综合力量很强的周期性项目活动,涉及到很多内容,既有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还要体能训练等。因而其不仅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科学训练安排,更需要我们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应有效果,特别是运用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训练的手段和结合皮划艇的项目特征,促进皮划艇项目的科学化训练程度,以期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训练
  启发式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运用在我们日常教学训练中,特别是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的运动技能时,能够引导运动员对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主动性及促使运动员去积极地思维、联想,主动地探讨研究,从而理解获取知识、树立信心的一种较好的教学训练方法。我们要根据皮划艇项目的特点及运动员的不同年龄、性别、性格、体育基础等不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运动员对学习皮划艇专项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尽快地掌握皮划艇前进的运动技能。
  (一)直观教学启发。直观启发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官感知,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如我们可以带领运动员去观看老运动员的皮划艇下水训练,他们的上下码头方式方法、划船的基本技术动作结构,也可通过看录像技术资料、放慢镜、分段清晰地看到动作的关键和全过程,提髙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同时在进行直观启发教学时,首先让队员发现问题,了解技术要领,通过提问、提示、启示,使运动员的思维跟上技术教学的方向,这时教练员应该伴以简要的讲解,以引起联想,加深理解,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
  (二)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①练习前。在正式练习前,教练员一定要把上艇的基本要领、步骤、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交代清楚。皮划艇专项技能的掌握,必定要经过这一关,要想学得快,技术动作掌握得好,划桨动作漂亮,就要从每一个技术动作要点做起。②练习中。当经过一个阶段的专项训练,船翻得七昏八素,总算学会上艇划动,这时需要每堂课的公里数累积训练,每天在湖中来回反复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且每个动作要到位。这时段是个十分艰苦、枯燥的过程,小队员往往很容易产生怕苦、不愿多划的畏难情绪。这时,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启发运动员不怕苦、不怕累,用优秀运动员子,启发运动员要想当一名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抗酸痛、抗疲劳、冬不怕冷、夏不怕晒是最基本的关口,只要克脤了这一关,离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距离已接近了。同时启发运动员要心情愉快地接受训练,因为同样是训练这些量,要我练和我要练,其效果是绝然不同的。只有心情愉快、目标明确、心甘情愿乐于改进纠正技术动作,才能越练越轻松,越练提高越快。③练习后。一堂专项水上训练结束后,运动员往往会感到浑身肌肉酸痛、麻木、筋疲力尽、不想动弹,教练员就要启发告知运动员正是你这堂训练课的付出、做出最大的努力,使得你的肌肉、内脏功能得到了锻炼,你的训练能力、训练水平及技术动作正在积累、提高。酸痛是提高的基础,如果一堂课下来没有任何反应,这堂课是没有效果的,只有经过不断的酸痛、疲劳的恢复过程,才能逐步走向成为一名高水平运动员。
  (三)运用比较法进行启发。在专项教学训练中,运动员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练员这时需要反复讲解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要求及分析、示范或录像给运动员看正确与错误动作,使运动员通过讲解、分析、观察,启发运动员自己积极思维分析,把自己的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加以观察、比较、分析,找出正确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及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在训练中克服错误动作的产生,主动地找到正确动作要领加以熟练运用训练,教练员在训练中经常反复提示,使运动员技术动作更趋正确规范。
  二、运用间歇练习法开展体能训练 
  所谓间歇练习法,就是指运动员在一次练习后,按照严格规定的未完全恢复的时间间歇,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间歇训练法分为“低强度间歇训练法”和“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其基本要素有练习的数量、练习的强度、间歇的时间、间歇的方式和重复的次数等。它与重复训练法较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间歇上的不同要求。重复训练的间歇是采用完全恢复的间歇负荷和无严格的间歇方式进行的,而间歇训练法则是以未完全恢复的间歇和积极间歇方式进行的,因而运动员总是在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练习。在明显的疲劳积累,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则因间歇负荷水平较高而无法达到重复训练的水平。一般心率在170至180次/分,负荷强度达90%至100%,因而间歇训练法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发展无氧耐力和专项耐力。在练习强度较小时,也可运用间歇训练法。 
  运用间歇训练法要严格地掌握间歇时间和间歇方式。当心率降低到120至140次/分时,心脏每博输出量和耗氧量达最大值,最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心率降到120至140次/分的时间,可通过大强度练习后连续测量脉搏恢复情况得知,一般约需45至90秒钟。由于心率恢复前一半时间恢复70%,后一半恢复30%,因而只要测得大强度练习后恢复的时间,具体安排中以发展速度时间的间歇大于发展速度耐力的间歇,发展速度耐力的间歇大于发展耐力的间歇为准。间歇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方式,如慢划、慢跑、活动性体操和游戏等方式。 
  三、运用有氧训练法促进耐力训练
  皮划艇运动属于体能型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的周期性项目。从其运动供能形式看,主要是混合供能。为此进行有氧基础训练时可采用两种方法:(1)有氧基础训练,中等速度连续划20—40min,心率控制在每24-26次/10s,3-4组,目的是发展最大摄氧能力,提高有氧供能。(2)强度训练,以最大速度80%的强度进行5-12min练习,心率控制每20-28次/10s,目的是提高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在全年准备阶段与赛前准备阶段特别要注重抓好有氧供能系统的训练。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手段,关键要抓住提高和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训练。在这基础上,我们还要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训练。我们知道,无氧训练分为两部分:一是低乳酸,二是耐乳酸训练。前者时间短(10-30s),后者持续时间长(1-2min)。在实践中,我们常采用心率控制在28次/10s的强度。主要训练手段有短主项距离反复划、变速划等。目的是发展非乳酸供能系统能力。另外训练中穿插一些无氧乳酸能力的训练(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上述无氧训练手段是提高皮划艇500m成绩的主要手段。 
  四、注重皮划艇运动员力量训练 
  皮划艇运动是周期性的划桨运动。在皮划艇运动的技术环节中,拉桨是划桨的关键,拉桨实际上就是使身体的力量传递至桨叶作用于水,产生反作用力,以克服水和空气等阻力,使船体前进。划船的技术可解释为用力的效果即通过拉桨,使全部的力量由桨叶最有效地作用于水,周而复始。力量素质是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在陆地上发展身体力量,特别是桨手力量,是不断改善运动员身体机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总之,要让皮划艇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就必须创新教学策略,包括课堂知识传授策略、水上实练技能策略、体能耐力训练策略等,都是我们应该思考并重视的,只有这样注重科学、系统地训练,才能使运动员在长期的练习中既得良好身体素养训练,又能获得皮划艇的专业运动技能。也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我国的皮划艇运动才能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崔大林,皮划艇项目训练科学化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
  [2]曹景伟、马祖长等,基于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皮艇专项竞技能力评估方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
  [3]应春意,国内外优秀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