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开课导入的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 徐 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开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伊始,能否取得“开门红”的效果,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我们必须创新设计,运用多种方法作用于课堂,让开课导入的教学新颖有趣,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课导入 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开课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迅速参与到所学活动中去,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能否取得这样的“开门红”时差,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作为新课教学的“第一锤”,我们要高度重视,既要激趣,又要诱思,同时也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教学时要十分注意教学开始的导入艺术。
  一、开课导入要正确处理“三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内容”与“方法”的关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二)正确处理“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2-4分钟内,不宜过长。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再者,营造的情境应与整个课堂的情感要协调,涉及的学具要尽可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要用。
  (三)正确处理导入与课型的关系。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不可能采取同一模式进行,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课,例如:预习课型、讨论课型、练习课型、复习课型等。课堂导入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架桥铺路,温故知新;讲授新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二、初中语文开课导入的实践策略
  (一)温故知新导入。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操作方法,是基于孔子“温故而知新”理念的运用,其目的就是要启动学生原有认知,为新课学习唤醒原有认知。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用这样导入:“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南方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二)巧改标题导入。新课时,若能巧改标题,形成标题的相对新异性定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使之意趣沛然。如在讲授《七根火柴》时,故意将标题写成《六根火柴》,并说:“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展台上摆放着六根火柴,你能以讲解员的身份,根据课文内容,介绍这六根火柴的来历吗?”当学生指出应是七根火柴时,老师笑道:“明明是七根火柴,为什么我变成六根火柴呢?这一根火柴到哪里去了?这一根火柴在漫漫草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妙改标题,欲擒故纵,既强化了关键词语,又让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三)设置问题导入。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四)利用故事导入。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五)设置悬念导入。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总之,导语如歌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要短小精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参考文献:
  [1]宋金花,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08年。
  [2]杨慧,浅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八法[J].读写算,2011年。
  [3]张圣君,情感,让语文教学绽开美丽之花[J].文教资料,2012年。
  [4]魏强,浅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策略[J].学园.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