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素质教育

【作者】 罗君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盘龙初级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怎样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以生为本,科学施教;强化师资队伍,做“四有”好老师。引领督导科学评估,为什么再论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最新教育方针,义务教育,教育改革,生本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科学评估,教育宗旨。
【正文】

 

什么是素质教育?众说纷云,具有代表性的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历史悠久,富有生命力。古代,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启发式教学、非注入式教学;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代,而为将来,”即现代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是应付考试;当代教育家郭思乐主张生本教育,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他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通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需要的教育,2006国家以法律形式写进了《义务教育法》、“推进素质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素质教育写进了最新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内涵十分丰富,耐人寻味。从素质教育的定位看,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灵魂是立德树人,重点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素质教育的功能看,它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它关注人的发展,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就素质教育的根本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贯彻执行党的最新教育方针。

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第一,促进社会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由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推进,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出于教育,故而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贯彻执行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方针指出:“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针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第三,实现党的近期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基本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实现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的振兴,要实现这一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发展与腾飞,必须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第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目前,教育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理念,狭义讲是个人行为指南,广义讲是大家共同遵守的最新《义务教育法》和最新《教育方针》。对于在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系统中,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转变教师角色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从教育目的来讲,由教书匠转变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立德树人,以德育为首,智育为中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小而言之是为了自己生存而读书,,大而言之是为实现中国梦,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从教育理念讲,由天地君亲师之神位走到学生中间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坚持生本教育,摒弃师本教育;坚持大众教育,反对精英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搞应试教育。

第二、以生为本,科学施教。以生为本,应从如下方面做起,不能恶语伤人和体罚学生,应该爱生如子,使之身心健康发展;不能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分数,应该立德树人,使之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不能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应该注重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使之成为21世纪的可靠接班人;不能坐井观天,缺乏从长计议,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科学施教,首先,科学发挥教师的作用,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新”是指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而教师不能把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指老师解答学生个体或集体不理解的问题,前提是学生先发现问题,即完成前置作业,千万不能在未解读学生的情况下讲课。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授人以鱼,这是淘汰了的注入式和填鸭式;二是授人以渔,这是可取的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三是授人以欲,比如学习平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后,再提出球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这是前沿的教学方法。再其次,尊重儿童心理,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但是,对“勤”与“苦”的理解不能偏废,假如让学生一天学习12小时,掌握知识甚微,事倍功半,这是不可取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和发挥“好”与“乐”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重视对自然知识的掌握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强调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自身力量的实现,它以立德为首,以树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能当作教育的基本目标。其次,坚持知识教学的改革,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元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精准性,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没有对学生与生俱有的独立性、怀疑性和创造性得到重视与发展。现代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处于首度位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个性,开拓创新。

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做“四有”好老师。2014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其一,有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最新教育方针,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永远不偏离教育宗旨。其二,有德品情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守党纪国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永保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三,有扎实知识,坚持终身学习专业学科与综合学科的前沿知识,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其四,有仁爱之心。孟子说,人有四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为首,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教师应该爱生如子,应该服务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服务。

第四,督导引领,科学评估。对于教师个人的素质教育行为,学校要经常引领,对于一所学校的素质教育行为教育主管部门要经常督导,不能到了期末年终凭一次考试评价一名教师或一所学校,应该化结果为过程管理,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科学评估,其一,教师评估学生要客观科学,他们的效度与信度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答案的正确与错误都是学生心血的结晶,特别是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如同牛顿发现地球的万有引力,教师不能小看,更不能低估。其二,学校评价一个教师,应该让学生、家长、教师参与,从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总结经验与吸取教训,发现个性与独创,不能走过场搞形式,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什么再论素质教育?第一,继往开来,全国各地教育改革轰轰烈烈,蔚然成风,已涌现出了不少教育新秀,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经验,从而促进了教育健康发展。此时,教育改革不能停步,应该持续发展,永往直前,铭记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与创新。第二,避免教改盲目性,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日新月异,面临此景,难免存在雾里探花、莫衷一是的现象,目前有效教学、微课程教学、问题教学以及生本教育等都是教育改革的不同形式,它只是一种载体,其核心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第三,明确素质教育的必然性,教育兴邦、科技兴国,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与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过去,只是提倡素质教育,现在教育方针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具有必然性。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