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牧场之国》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王春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谈话导入
多媒体呈现:郁金香,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生:郁金香花。
师:同学们知道郁金香花代表哪个国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代表荷兰。我通过预习课文知道的。
师:很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旅游荷兰,去欣赏那儿美景。
(板书课题:牧场之国)
师: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学生沉思,多媒体呈现介绍: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450万头,在畜牧业中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羊、猪及家禽,肉类和奶制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场为11.97万个。正由于这么多牧场,所以称之为牧场之国,其实呀,还被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异国乡村吧!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请看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多读几遍,一定要做到字字入目。教师相机重难点词语、多音字。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
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倾听。
师:同学们都通读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分享?
生:一小部分学生举手。
师:课文中有些难读的字和词,如果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和词都读准了,我就知道刚才你们是否读通课文了。(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读“镶嵌、骏马、膘肥体壮、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牲畜”
师:读得很准,坐下来。我点一位同学来读,头上带个小花花的。
生:读生字和词语。
师:读得也不错,就是“垠”字要注意,是后鼻音,你再读一下,好坐下。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一遍。生读。
师: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生:荷兰是牧场之国。
生:荷兰牲畜多。
师:哪些自然段看出来?
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看出来。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学习课文。
师: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按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
师评价:很好,你的发现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让我们先走进白天的牧场感受一下异国的美丽风光。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师:你再读一遍白天的牧场给大家听听。生读。读得不错,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读。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呢?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以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语句。
生:读课文。(大部分同学在默读)
师:你觉得必要读出声来也是可以的。好!真正的荷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读“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觉得是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这里能体荷兰的美。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来?
生:丝绒般。
师:教师板书:丝绒般。你能把这句读一下吗?生读,好,坐下来。还有吗?
生:沉默。
师: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能体现真正荷兰的句子。
生:读“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师:你为什么说是这一句呢?
生:这一句说明真正的荷兰,有一条条运河,有黑白花牛。
师:有运河,有很多的牛,不错!还有吗?
第三部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指的是?
生:猪。
生:鸡。
生:羊。
师:板书:马,羊猪鸡。你们看到这些词语(板书),膘肥体壮,这个词语是说马?
生:强壮。
师:辽阔无垠是说什么呢?
生:是说草原很大。
师:从这两个词语你们想象一下,假如马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生:这个地方真美。
生:能在这里生活,真好呀。
生:这个地方真大,真够我跑得。
师:你们再从“悠然自得”这个词语想象一下绵羊在干什么呢?
生:吃草。
生:散步。
生:谈恋爱。(众笑)
师:说明生舒适,是吧。
生:睡觉。
师:从这些词语里你们可以知道,动物们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
生:自由。
师:我们注意画得词语读时的语气,把这两段读一读。齐读。
生齐读。
感悟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思考这四段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自读。
生:我觉得这几段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仪态端庄、膘肥体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等。加了这些词语,让我觉得文章写的很美。
师:你说是要多运用生动准确的词语。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一段和《乡下人家》那课一样,也有很多的拟人句和比喻句。比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这三句话都是拟人句。
生:我给李芳蕊补充:我觉得这里还有一种写作方法,那就是作者观察得很细致。如果作者不细致观察,他就不会发现有的牛像在思考,有的牛像是贵夫人,有的牛像家长了。
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很好。把你们两个的合在一起就是写文章时要细致的观察,发挥想象,然后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表达。
生:我发现第一段运用了开篇点题的写作方法。
生:我发现这四段是总分的写作方法。第一段是总写荷兰是牧场之国。然后就分写牛多,马多,羊多,鸡多,猪多,因为这些家畜家禽多,所以才被称为是牧场之国。
师:你真会发现!(写作方法:总分)
师:除了黑板上的这些,同学们们还有发现吗?
教室一片沉默。于是我提醒学生从课文讲解的板书上去发现:第二段主要写牛,第三段主要写马,第四段写了羊猪鸡等。在我的提示下,慢慢的有几个学生急切的把手举起来。“老师我发现了”。
生:这几段还运作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第二三段是详写。第四段是略写。
师: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详写和略写的?
生:比如第二段作者用整个一段来写牛。而且写了牛的颜色,神态等。第三段整个一段就只写了马。而第四段却一段里面写了羊猪鸡。写的很简单。
师:既然第二三段都写了牛了。第四段为什么还要略写羊猪鸡呢?比如写鸡的就用了半句话,这样还不如不写算了。
生:“老师不是这样的。”因为是一个牧场嘛,不能只有牛马,一定还有羊猪等,但又不能所有的都写的很详细,所以就要略写一下。
生:老师我还知道为什么要详写牛和马,因为牛马是牧场主要的牲畜,所以就详写,其它的不得主要的,所以就略写了。
师:同学说的都很好。但是不是只限于纸上谈兵呢?我现在就来验证一下。
师:白天的牧场如此美丽,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前后比较一下,你能说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吗?板书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可以睁开眼睛了,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有挤奶的人。
生:我看到了小船慢慢驶过。
生:我看到了所有动物沉睡的样子。
师:那你们仿佛又闻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闻到了牛奶的香味。
生:我仿佛闻到了汽油的味道。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香。
师:闻到了花香很美,你们再想想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听到了船来的汽笛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呼噜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师:你们再想一想,夜晚的荷兰应该是很静的,那他为什么要写远处的汽笛声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吵了吗?思考一下,讨论一下。
生:这样写可以显得荷兰更静一些。
生:更优美。
生:原野显得更幽静。
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生:一个幽静的地方。
生:一个美丽的地方。
生:一个很清秀的地方。
生: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师:板书:幽静,美丽。我们再想一想,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指的是什么呢?
生:荷兰的原野。
师:板书:夜晚的牧场。让我们跟随美丽的图片去欣赏美丽的牧场风光,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荷兰的牧场确实很美,作者也沉醉其中,虽然有千言万语,却只汇成一句话,哪句话?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⑴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⑵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⑶真正的荷兰,在绿色的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如果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师:除了牧场,你还知道荷兰的其它的特点?
生:花之国,水之国。
师:有几个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收集材料,制作成风光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播放、观看风光片《真正的荷兰》。
生:发出一声声的赞叹。
四、总结点题,升华拓展
师:课文学完了,你能用“什么样的荷兰”来概括你印象最深的特点,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上“真正的荷兰”
生:如诗如画这是真正的荷兰。
生: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真正的荷兰。
生;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这是真正的荷兰。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对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仅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更是寂静得让人神清气爽的夜晚,是默默无言、享受生活的荷兰居民。
师:看到荷兰这样美丽你会想到什么?(抓住契机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思想品德教育。)
生:荷兰人民的由衷的热爱和保护环境。
生:他们的付出劳动建设家园。
多媒体呈现:郁金香,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生:郁金香花。
师:同学们知道郁金香花代表哪个国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代表荷兰。我通过预习课文知道的。
师:很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旅游荷兰,去欣赏那儿美景。
(板书课题:牧场之国)
师: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学生沉思,多媒体呈现介绍: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450万头,在畜牧业中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羊、猪及家禽,肉类和奶制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场为11.97万个。正由于这么多牧场,所以称之为牧场之国,其实呀,还被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异国乡村吧!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请看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多读几遍,一定要做到字字入目。教师相机重难点词语、多音字。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
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倾听。
师:同学们都通读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分享?
生:一小部分学生举手。
师:课文中有些难读的字和词,如果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和词都读准了,我就知道刚才你们是否读通课文了。(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读“镶嵌、骏马、膘肥体壮、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牲畜”
师:读得很准,坐下来。我点一位同学来读,头上带个小花花的。
生:读生字和词语。
师:读得也不错,就是“垠”字要注意,是后鼻音,你再读一下,好坐下。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一遍。生读。
师: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生:荷兰是牧场之国。
生:荷兰牲畜多。
师:哪些自然段看出来?
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看出来。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学习课文。
师: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按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
师评价:很好,你的发现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让我们先走进白天的牧场感受一下异国的美丽风光。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师:你再读一遍白天的牧场给大家听听。生读。读得不错,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读。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呢?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以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语句。
生:读课文。(大部分同学在默读)
师:你觉得必要读出声来也是可以的。好!真正的荷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读“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觉得是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这里能体荷兰的美。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来?
生:丝绒般。
师:教师板书:丝绒般。你能把这句读一下吗?生读,好,坐下来。还有吗?
生:沉默。
师: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能体现真正荷兰的句子。
生:读“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师:你为什么说是这一句呢?
生:这一句说明真正的荷兰,有一条条运河,有黑白花牛。
师:有运河,有很多的牛,不错!还有吗?
第三部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指的是?
生:猪。
生:鸡。
生:羊。
师:板书:马,羊猪鸡。你们看到这些词语(板书),膘肥体壮,这个词语是说马?
生:强壮。
师:辽阔无垠是说什么呢?
生:是说草原很大。
师:从这两个词语你们想象一下,假如马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生:这个地方真美。
生:能在这里生活,真好呀。
生:这个地方真大,真够我跑得。
师:你们再从“悠然自得”这个词语想象一下绵羊在干什么呢?
生:吃草。
生:散步。
生:谈恋爱。(众笑)
师:说明生舒适,是吧。
生:睡觉。
师:从这些词语里你们可以知道,动物们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
生:自由。
师:我们注意画得词语读时的语气,把这两段读一读。齐读。
生齐读。
感悟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思考这四段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自读。
生:我觉得这几段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仪态端庄、膘肥体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等。加了这些词语,让我觉得文章写的很美。
师:你说是要多运用生动准确的词语。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一段和《乡下人家》那课一样,也有很多的拟人句和比喻句。比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这三句话都是拟人句。
生:我给李芳蕊补充:我觉得这里还有一种写作方法,那就是作者观察得很细致。如果作者不细致观察,他就不会发现有的牛像在思考,有的牛像是贵夫人,有的牛像家长了。
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很好。把你们两个的合在一起就是写文章时要细致的观察,发挥想象,然后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表达。
生:我发现第一段运用了开篇点题的写作方法。
生:我发现这四段是总分的写作方法。第一段是总写荷兰是牧场之国。然后就分写牛多,马多,羊多,鸡多,猪多,因为这些家畜家禽多,所以才被称为是牧场之国。
师:你真会发现!(写作方法:总分)
师:除了黑板上的这些,同学们们还有发现吗?
教室一片沉默。于是我提醒学生从课文讲解的板书上去发现:第二段主要写牛,第三段主要写马,第四段写了羊猪鸡等。在我的提示下,慢慢的有几个学生急切的把手举起来。“老师我发现了”。
生:这几段还运作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第二三段是详写。第四段是略写。
师: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详写和略写的?
生:比如第二段作者用整个一段来写牛。而且写了牛的颜色,神态等。第三段整个一段就只写了马。而第四段却一段里面写了羊猪鸡。写的很简单。
师:既然第二三段都写了牛了。第四段为什么还要略写羊猪鸡呢?比如写鸡的就用了半句话,这样还不如不写算了。
生:“老师不是这样的。”因为是一个牧场嘛,不能只有牛马,一定还有羊猪等,但又不能所有的都写的很详细,所以就要略写一下。
生:老师我还知道为什么要详写牛和马,因为牛马是牧场主要的牲畜,所以就详写,其它的不得主要的,所以就略写了。
师:同学说的都很好。但是不是只限于纸上谈兵呢?我现在就来验证一下。
师:白天的牧场如此美丽,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前后比较一下,你能说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吗?板书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可以睁开眼睛了,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有挤奶的人。
生:我看到了小船慢慢驶过。
生:我看到了所有动物沉睡的样子。
师:那你们仿佛又闻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闻到了牛奶的香味。
生:我仿佛闻到了汽油的味道。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香。
师:闻到了花香很美,你们再想想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听到了船来的汽笛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呼噜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师:你们再想一想,夜晚的荷兰应该是很静的,那他为什么要写远处的汽笛声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吵了吗?思考一下,讨论一下。
生:这样写可以显得荷兰更静一些。
生:更优美。
生:原野显得更幽静。
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生:一个幽静的地方。
生:一个美丽的地方。
生:一个很清秀的地方。
生: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师:板书:幽静,美丽。我们再想一想,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指的是什么呢?
生:荷兰的原野。
师:板书:夜晚的牧场。让我们跟随美丽的图片去欣赏美丽的牧场风光,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荷兰的牧场确实很美,作者也沉醉其中,虽然有千言万语,却只汇成一句话,哪句话?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⑴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⑵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⑶真正的荷兰,在绿色的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如果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师:除了牧场,你还知道荷兰的其它的特点?
生:花之国,水之国。
师:有几个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收集材料,制作成风光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播放、观看风光片《真正的荷兰》。
生:发出一声声的赞叹。
四、总结点题,升华拓展
师:课文学完了,你能用“什么样的荷兰”来概括你印象最深的特点,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上“真正的荷兰”
生:如诗如画这是真正的荷兰。
生: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真正的荷兰。
生;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这是真正的荷兰。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对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仅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更是寂静得让人神清气爽的夜晚,是默默无言、享受生活的荷兰居民。
师:看到荷兰这样美丽你会想到什么?(抓住契机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思想品德教育。)
生:荷兰人民的由衷的热爱和保护环境。
生:他们的付出劳动建设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