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职中音乐教学途径

【作者】 姜传芬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兴仁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是职业教育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追求。我们要创新教学途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作用课堂,让学生得到更好地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学途径  创新
  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音乐,由于受到“应试”影响,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没有注重,导致音乐教育简单化---仅唱歌而已。这显然没有达到新时其音乐教育应有的目的。自新课标实施以来,音乐教学逐渐从过去沉闷、没有生机的教学中走出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欢快、轻松和愉悦的教学新气象。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究,创新教学途径,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作用课堂,确保不同潜质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优质的音乐教育,为学生将来就业和生活奠定良好的音乐潜质。
  一、注重学科特点教学
  新课标倡导音乐教学要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进行学科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音乐本位”理念,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展现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把音乐知识向更广阔的知识面延伸,并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的知识综合。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与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但是,在学科综合过程中,我们一旦没有把握好尺寸,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音乐教学偏离主题。这是倡导“以音乐为本”的重要原因。在以注重音乐行为和知识的培养的前提下,我们应将相关的知识恰当、适量地传授给学生,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教学为指导进行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音乐学科教学的本位理念。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职中专生大都处于成人边缘,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表独特见解的能力。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我们就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特别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能满足学生作为“成人”的心理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教学平台。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在了解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听”是最关键、最直接的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听觉系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情感和魅力。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性地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就会非常认真和专注。在这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学生的音乐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 
  (二)让学生学唱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对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更能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放飞想象。在学习和欣赏完一首音乐作品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这首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
  三、搭建音乐活动平台
  音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擅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救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要实现这样目标,我们必须搭建活动平台,创新教学策略,以灵活、多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活动多样化。如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等方式。这种合作、表演和讨论是教师为了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教学而设计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有时还没来得及合作和讨论就被教师喊停了。这样的课虽然有了形式上的“热闹”,但是却不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学习当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追随课程改革,使教学只有华丽的外壳,没有美丽的内涵。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设计和融入活动环节,并及时反思教学行为的成败和优缺点,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抓好教学时机,让音乐课堂既有新颖愉悦的教学形式,又有充实的教学内容。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大力建设,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多媒体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是用得较为广泛的,它能够使音乐鉴赏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资源更加广阔和多样,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及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动力,从而有效提高音乐鉴赏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愿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但是,在热衷这一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如容易让学生走马观花,容易让教师忽略钻研教材或把精力全部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完全忽视了教法的设计。能够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充分、恰当、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才能更加完美和成功。 
  总之,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我们还必须创新教学途径,让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作用于课堂,服务于学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及时改正和创新,让音乐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和观念的变化,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音乐教育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以及将来工作、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席华华,以音乐为本——实施音乐新课程的重要原则[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年。
  [2]蒙晓文,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讨[J].学周刊,2013年。
  [3]林山新,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科技风,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