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芳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在践行新课标理念中的重要追求。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创建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
  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要主题词,也是语文课堂提高育人效果的追求所在。但在以宣讲说教为主的传统语文课堂中,乏味感让无数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乐趣,因而缺乏主动参与性,导致课堂因缺少互动对话和智慧碰撞,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在反复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的新课改中,提高教学性就是要求以激发学生参与为前提,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手段开启高效课堂的创建之路。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中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巧设开课导语,为高效教学奠基
  导语如序幕上场,虽言短话简,只有两三分钟,但意义重大,具有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不但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维,还能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正如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大凡优秀课堂,无不注重开课导语设计,都希望在开课便抓住学生还在“移动的心”,使其集中注意力,能尽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儿指出了开课导语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激趣,二是诱思。为此,我们要加强开课的精心设计,从优化导语开展,丰富“导”的方式,优化“语”的激励和造趣功能,为开启有效教学铺平道路。
  二、注重兴趣激发,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源动力。我们知道,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不叫教学,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不叫高效课堂,因为学生学习效果是高效衡量的重要指标。所以,高效教学第一位目标就就应定位在激发学生全员参与、全力参与上。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设疑引趣、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情境引趣、直观引趣等。只要课堂有趣味生成,学生就能被吸引,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我要学”的主体,进而与教师共同担当起创建高效课堂的重任。
  三、灵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多样化
  新课标下的“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执行“教”的方式和手段都必须致力于学生的学,能帮助学生的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中心论的“教”。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才能选择到有助于学的方式方法。这在判断教师是否具有高效教学意识的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要灵活教学方法,让学生可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其学习效果也就会明显提升。
  四、正面引导调控,注重评价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评价是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平台,具有促进学生再努力学习的煽情功能。所以,大凡优秀课堂,教师是不会吝惜激励评价的。教学时,我们应对学生课堂常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导学式言语评价、明理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 ,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作指导,创新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创建。上文所列的方法还只是众多策略的一小部分,还需要着力探究。不过,我们要注重平时实践的总结、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进而提高教的有效性,创建起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敏,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年。
  [2]顾颖,小学语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
  [3]李建明,初探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改进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