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有效性
【作者】 陈 敬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龙孔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高段作文的教与学总是很尴尬:兴趣在减退、选材雷同、中心简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状况,是我们教法不当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教的结果---学生作文有效性如此之差。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让作文教学也走向高效之路。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探讨的教改之路。
关键词:小学高段作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特别是高年级,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很突出,表现为兴趣在减退、选材雷同、中心简单等众多问题。出现这些情况,不得不使我们掩倦沉思,是我们教法不当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教的结果---学生作文有效性如此之差。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让作文教学也走向高效之路。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们不防从现状说开,找找创新教学之策。
一、作文教学现状
综合分析一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只见习作,不见真情。说起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要比高年级的富有童趣。原因何在呢?主要是高年级作文中的真情实感不见了。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他们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样的习作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要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就是让你觉得不对劲。细究起来,原来这样的习作都是胡编乱套的,无病呻吟的多。难怪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二)只见程式,不见创新。除了内容上缺乏创新之外,在形式上也是“一模一样”。这都是我们教师为了“应试”,不得不教给学生的程式作文方法。导致了小学作文教学就开始了只重章法与技巧,不求创新的程式化要求,落入了俗套化、成人化的窠臼。为了能在试卷上换取一个满意的分数,学生写什么、怎么写都必须按照教材或教师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有失分的可能。字词句篇、体裁样式、人事景物按部就班的训练,学生作文似乎只是一个机械的操作过程,似乎只是为了应试。无视学生的人格、思维、情感等在作文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剥夺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思考社会、憧憬未来的权利,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三)只见批语,不见修改。现行作文批改,本是学生作文份内之事,但被教师抢了去。但抢去以后也没有细细修改,而就在作文结束处写上几句程式化批语。这样的修改除了教师浪费自身时间之外,就只有一个督促学生写的作用了。实际上,修改不仅能培养学生顺句、整理归纳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如果是教师修改主,还能促进学生作文方法交流和情感沟通。
二、教学作文教学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探掘造成原因,然后因材施教,以针对性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
(一)转变应试观念。作文不是应试,教师一定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为应试而应试的,我们要把作文提高到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需要。唯其如此,作文教学才能引起高度的关注。
(二)加强作文创新。
(1)进行个别化教育。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从大处看,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的生活体验和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可以说作品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从教育的观点看,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程式化、虚假编造等现象,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是问题的实质。在当今的社会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更是整个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那么,如何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①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②多写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小学生接触的想象作文一般有三种:一是童话式想象作文,二是科幻作文,三是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作文。
(2)培养创造能力。从大的方面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需要。从作文自身的角度看,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写作中,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
总之,我们要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标理念,就是把学生写作从人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放开想象,展开联想,在大力倡导想象作文中练习写作,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真正的实现“我手写我心”,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戚连香,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
[2]张彪,浅析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
[3]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
关键词:小学高段作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特别是高年级,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很突出,表现为兴趣在减退、选材雷同、中心简单等众多问题。出现这些情况,不得不使我们掩倦沉思,是我们教法不当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教的结果---学生作文有效性如此之差。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让作文教学也走向高效之路。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们不防从现状说开,找找创新教学之策。
一、作文教学现状
综合分析一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只见习作,不见真情。说起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要比高年级的富有童趣。原因何在呢?主要是高年级作文中的真情实感不见了。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他们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样的习作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要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就是让你觉得不对劲。细究起来,原来这样的习作都是胡编乱套的,无病呻吟的多。难怪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二)只见程式,不见创新。除了内容上缺乏创新之外,在形式上也是“一模一样”。这都是我们教师为了“应试”,不得不教给学生的程式作文方法。导致了小学作文教学就开始了只重章法与技巧,不求创新的程式化要求,落入了俗套化、成人化的窠臼。为了能在试卷上换取一个满意的分数,学生写什么、怎么写都必须按照教材或教师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有失分的可能。字词句篇、体裁样式、人事景物按部就班的训练,学生作文似乎只是一个机械的操作过程,似乎只是为了应试。无视学生的人格、思维、情感等在作文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剥夺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思考社会、憧憬未来的权利,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三)只见批语,不见修改。现行作文批改,本是学生作文份内之事,但被教师抢了去。但抢去以后也没有细细修改,而就在作文结束处写上几句程式化批语。这样的修改除了教师浪费自身时间之外,就只有一个督促学生写的作用了。实际上,修改不仅能培养学生顺句、整理归纳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如果是教师修改主,还能促进学生作文方法交流和情感沟通。
二、教学作文教学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探掘造成原因,然后因材施教,以针对性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
(一)转变应试观念。作文不是应试,教师一定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为应试而应试的,我们要把作文提高到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需要。唯其如此,作文教学才能引起高度的关注。
(二)加强作文创新。
(1)进行个别化教育。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从大处看,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的生活体验和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可以说作品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从教育的观点看,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程式化、虚假编造等现象,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是问题的实质。在当今的社会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更是整个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那么,如何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①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②多写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小学生接触的想象作文一般有三种:一是童话式想象作文,二是科幻作文,三是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作文。
(2)培养创造能力。从大的方面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需要。从作文自身的角度看,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写作中,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
总之,我们要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标理念,就是把学生写作从人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放开想象,展开联想,在大力倡导想象作文中练习写作,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真正的实现“我手写我心”,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戚连香,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
[2]张彪,浅析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
[3]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