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本理念下再出发

【作者】 王 聪 曹荣君

【机构】 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九年制学校 成都市龙泉驿区经开区实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柏合学校于2010年2月开始导讲评(DJP)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取得了一些"浅层"性阶段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随着课改深入,更是遇到"岩石"困难,方法效果均有限,思想上出现迷茫。问道生本教育,是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突破方向。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育;DJP教学
  柏合学校在2010年2月进行导讲评(DJP)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改,提炼出"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展示互动 检查评价"基本教学流程,扭转了课堂的沉闷局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自主管理能力,在学业成绩提高的同时减少了学生间的差距。但这些些都属于课改"浅层"性阶段成绩,而且也暴露出自主不足、合作形式化等问题,随后逐渐遭遇发展瓶颈,陷入了新的迷茫。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著作、聆听郭思乐教授的讲座、观摩了生本教育课堂后才茅塞顿开。生本教育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以全面依靠学生的方式,促进生命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正是校小组合作课改再出发第。
  我们有以下思考:
  一、推进生本,天时地利
  1.实施生本教育符合师生愿望。全区推行DJP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已达八年,在这八年里形成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教师由重视传统意义上的显性教学资源,开始重视一种隐性的资源,即师生关系的和谐度以及学生活动。教师放下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在课堂上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随着相应的制度、措施的出台,教师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越来越得到尊重,教师得到解脱,获得身心愉悦和社会认可。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学生想自主成长和老师想进一步放权的共识已达成。
  2.实施生本教育有社会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社会性发展获得了家长认同。在传统课堂中,我们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向学生要分数。并认为没有分数就没有一切,学生特长得不到机会展示。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上课不在羞涩,回答问题从容而自信,在与同学交往中乐观友善。他们将一种更真实的状态展示给我们,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他们的成长过程。所以通过生本教育,最大限度激扬学生生命,是广大家长共同愿望。
  3.实施生本教育有利学校走出管理困局。面对课改初期红利的消退和现行绩效制度的制约等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倦怠感越来越强烈。学校在管理中如何激扬教师生命活力与激扬学生生命活力同样重要。通过实施生本教育,还学生课堂生命的精彩就是提高我们老师工作幸福感。所以,学校通过实施生本教育可以为学校发展注入活水,滋润师生心田。
  二、巧借生本,重生思想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在原有的DJP教学下,教师可以围绕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多元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流水线工人"变为"活动创造者"。生本教育抓住了人的本能,看似无为,实则大为。比如:前置学习活动给大的方向,不定具体细节,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体现其生命的张力和自由;而我们在DJP教学中正缺乏这种"魂"。课堂上教师思想再开放一些,近似无为,让学生的"讲解"更从容。
  三、整合资源,回归根本
  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在问题设置上体现生本教育的"根本、简单、开放"。现在使用的学案,融合了全区老师的智慧,在课改实施初期对规范教学流程和考点把握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在整合教材和学案基础上,重点研究前置性问题设计和课堂活动的引导及知识升华。应充分展开学科知识的"寻根之旅",特别是思考课堂知识的"根",如郭思乐教授所言,让新授课"择地生根",复习课"落叶归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归根本,学生才能枝繁叶茂。
  四、告别过去,多路推进
  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大量形式化和套路化的东西,学生知识缺乏自主生成的时间和空间,合作的假象充斥课堂。在推进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困难肯定是有的。在推进生本教育过程中,教师原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将影响到操作。因而,抛弃坚持了很久的习惯,与过去告别,可能是一种阵痛。同时,生本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不同教师在感悟生本教育理念的能力存在差异,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将导致其操作方式的差异。还有的老师对学生自身能力充满怀疑,认为我们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前置学习能力达不到生本教育的要求。其实,在我们最初推进DJP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这些因素是同样存在的。当然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频考"与"终端考试"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我相信,只要理解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坚定地去探索,方法总比问题多。例如:
  1.借鸡生蛋,嫁接思想。通过讲座培训,在教师中宣传生本教育理念,发放生本教育相关学习材料,为教师购买相关书籍。组织相应读书活动,开展生本教育读书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观看生本课堂实录并分析教学细节,让老师感受生本教育的力量和魂力,转变老师观念。然后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策略,组织骨干教师和课改积极分子到广东等实地考察,跟岗学习生本课堂。同时请生本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和上课,并聘请相应专家担任课改顾问,及时指导实施中操作细节。
  2.培育课堂,示范引领。在实施策略上采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办法。如语文结合我校正在尝试的单元整(下转第8页)(上接第87页)体教学和学校"阳光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然后尝试进行语文实践教学,并率先推出语文生本课堂在学校展示交流。数学要实现从传授知识转变到训练思维,关键在前置问题的设计和知识"根本、简单、开放"的研究,让问题回到学生熟悉的地方去。 在学习前置"先学后教"环节,应将侧重知识预习转向学生自主准备知识。在问题任务上明确大方向,不将知识切片,给学生较大的思维自由度。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展示表达的机会,让老师达到"不见自我"的境界。英语从灌注输入转向英语活动,将机械重复的单词教学转向实践活动,倒逼记忆等。各学科利用校本培训展开生本教育研究,渗透生本理念,定期梳理总结经验,交流疑惑。并适时推出各学科生本课堂交流课、研究课、示范课,在教师中推出汇报课和展示课等。
  3.生本管理,和谐发展。在学生活动设计方面,向人性化、生本化发展。
  注意学生合理诉求,广泛了解学生所需,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商讨决策中来,开展他们想要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上,我们要懂得"示弱",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民主讨论,甚至争辩,形成一致意见。如"分析零食进教室的利弊","感恩从我做起"等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集体商议制定出相应意见。  
  五、不离乡土,形成特色
  生本教育的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从郭思乐教授的生本著作和生本课堂的视频中去感悟生本教育的本真。用"毛竹生长的故事"和静待花开的心态去理解课堂教学。生本教育与DJP教学在一些理念上是有共性的,只要将二者的理念融汇贯通,就能为我所用。如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所以我们在课堂导入上可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开始,问题从简单开始,注重变式。讲解坚持问题的开放,让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当然生本教育的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同时,在学生讲解上注重"原生态的讲解",不刻意地训练,将重点落在学生思维上。如果我们将生本教育基本理念融入到目前DJP教学中,将让课堂形神兼备,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学习生本教育,感悟学生生命本能的力量,让我们充满期待。其"教转化为学,学转化为玩"的理念,为激活小组合作学习课改提供了方向。满怀信心,认真践行生本教育,扎实推进课堂改革,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