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 严成金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八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普遍怕写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入手,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做到想写、敢写、善写,让学生将“写”、“评”、“改”“投”结合起来,做到文从改出,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   能力   学生  课内   课外
  许多师生、家长都渴望求索到一条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然而,作文学习是无捷径可言的。因为写作文,尤其是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须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民俗风情等等,都要懂一些;同时,还须有比较熟练的写作技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靠日常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那么我们老师该怎样做,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须从两个方面着手:课内和课外,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课内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性情,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想写)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依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揣测他们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写题目。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因此我在平时作文的命题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半命题作文,想象作文、自由命题等,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个性,发挥创新提供广阔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去摄取材料,比如,在写校园的风景时,我就带领学生去游览学校,并重点观察了假山。写作时还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用个性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写出个性,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现在的作文比赛也常常以此为主流,华西都市报就曾举办过真性情作文竞赛。我班学生也去参加了,达到了开阔眼界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走出固定思维定势,培养创新精神(敢写)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梁启超曾主张,在所有作文能力培养环节中,整理思想、组织构造文章、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心环节,开“以思维为中心”的先河。朱光潜认为:“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成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以“创新”来解除造成学生写作思维定势的症结,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创新进取,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去粗取精,独辟蹊径,从而带领学生遨游在兴趣的海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一定是天经地义吗?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墨者”,生活中有这样的实例吗?有一次我班学生换位置,一位女生提出不愿同一位调皮的男生坐,我以此为契机,让全班讨论,再试着形成文字,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思维,而且又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读、写、讲评结合,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怎样写)
  1.课内加强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内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 “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我在给学生上课文时,常常着力与文章的写法,并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来谈。   
  2.加强课文朗读训练  
  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通过朗读,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朗读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说出一篇话来。朗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烂熟,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不愁有话说不出了。因此,在平时上课时,常采用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自愿读、示范读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语言的材料积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
  3.重视作文的讲评
  作文后的评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讲评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教师讲评、小组互评、同桌互议、学生自评等,科学的评议可以燃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之火。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评议。
  (1)作文批改重鼓励
  作文批改重鼓励。因为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差异,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是必然的。教师在批改中要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个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对优秀作文可在全班宣读,对后进生作文中哪怕一个好词一句好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在给学生评分的标准是等级尽量高些。我们应提倡满分作文,我的具体做法是:考试的时候还是可以对学生的作文的分值打高一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作文批改重代表性、重交流
  作文完成后,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评议,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全班点评。针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先由学生来谈感受,再由教师进行评议。无论是单元作文还是学生的周记,我都要选一些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外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积累生活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容易接近的实际生活中去,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我常布置这样的作业:寻找春天、走进集市、探寻家乡的美等,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摘记,多写周记,积累写作语言素材
  小学生要在课外多读些少年儿童读物。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受到思想教育。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书籍的种类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学文艺和儿童剧本等。它们内容广泛,篇幅长短不一,但由于语文教学受教学目标的限制,有许多读物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里阅读。选择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课外书籍供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导航之效应,但它有局限性:其一教材内容毕竟较少,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其二,写作并非数学公式,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其三,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班级设立图书角,我班的读书角非常整洁,平时学生都喜欢在那里看书,利用学校和校外图书馆,布置学生去读课外书等。
   (三)多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开阔学生的眼界
  广播、电视、网络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手段,它具有传递迅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组织学生收听、收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知识,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锻炼听话和观察能力。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有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内容。
     (四)建议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作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写出好作文来,有的家长片面理解多练,天天逼着孩子写文章,以为写多了,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其实这种辅导往往适得其反,会使孩子们害怕作文,为使家长正确辅导孩子作文,我向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
     1.建议家长不要逼孩子写作文,更不要把孩子锁在作业堆里,而应该带着孩子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长见识,广交际。叶圣陶先生说过:“譬如孩子,他熟识了人们的眨眼,这回又看见星星的美妙的闪耀,便高兴地喊道:“星星在向我眨眼了!”运用观察力、想象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前行,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与欢喜。可见,小学生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便自然地要说某些话,也自然地能说某些话。
  2.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个人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是按照一定的习惯来组织语言的。有良好语言习惯的人,说话、写作都能把意思合乎情理地表达得准确、生动。有些人的语言习惯不好,说起话来哼哼哈哈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写出来的文章别人就看不懂了。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还得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做起。我常常通过家长会、个别联系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做这方面的宣传。
   (五)教师和家长都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各种作文大赛、踊跃投稿
   写作需要在生活中运用,在实践中提高。孩子们通过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及征文,一定会积累生活经验,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我就非常注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每年我班的孩子们都积极参加,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班上几个作文较好的孩子还多次获得到北京参赛的资格,引起了其他孩子的羡慕。另外我班王欣然同学的作文《矛盾》还入选创新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集,现在我班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
  作文教学无固定的模式,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还在于我们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作文辞海》:吕伟编写,延边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