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课堂教学应着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者】 苟志儒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望京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教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学好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大调动力度,特别是以兴趣激发为策、情感煽动为辙加大着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积极性 调动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而兴趣是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积极的认知倾向,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策略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情感教学。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到因积极性学习或活动参与所带来的积极愉悦情感体验,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参与积极性。
一、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不以“亲”为前提的师生关系,自然不能搭建愉悦对话的平台,更不能产生智慧碰撞的交融。正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一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学生便会积极主动,跟着教师“一唱一和”,反之就会“井水不犯河水”,各唱各的调。所以,我们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应注重师生关系建立,运用这张“关系牌”打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文章。为此,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平等相待的。
二、多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充分体验了兴趣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人的表现是写在外表上的心理符号,人的语言、举止、表情、眼神甚至发型服饰等无不是心理特征的折射,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一旦抓住学生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殊心理,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采取主动姿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语言、动作、眼神等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工具。例如,我们在讲到某一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并辅以恰当的手势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突然沉默、变换语调或者用黑板擦轻敲黑板来引起学生注意;当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用眼神凝视或者让他起来回答某个问题的形式提醒注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创设辩论方式教学情境
学生是好动的、也是好竞争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语文为载体,搭建辩论方式平台,创设争辩情境,即组织学生对文中主题进行讨论,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让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让全体学生接受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又可以锻炼同学们搜索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辩论方式创设情境,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争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确定好主题后,推选学生辩手,分成正反两组去搜索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控制局面,以免讨论偏离主题,并在辩论结束,做出恰当的总结,提升知识,形成能力。
四、创新课堂语文作业实践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等途径达到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往的课堂练习多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讲解答案。创新课堂练习要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相互探讨,最终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答题,讲述思路,之后由其他学生代表来评价各组的答案、思路及在这一过程的表现(包括团队意识是否强烈,表达是否清晰,仪表是否大方),实现互讲互评。这种开放式学习评价模式实现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突出了评价的多元化,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民主化,有助于师生的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反思、主动发展。
五、运用激励评价促长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要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即使有错也要分析其中对的成分,并引导到正确的想法上来。同时要加以鼓励。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应注意到其获得的微小的进步。我们很多教师容易犯标准答案病,时常用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思考成果,这显然是不对的,教参上“标准”也只是别人阅读后的感悟结果,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地否定语文标准答案的例子,我们只要把握住学生的价值取向不错就行了,新课标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教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激发为策、情感煽动为辙,多措开启学生积极性调动之路,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致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玲玲,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J].考试周刊,2015年。
[2]李庆州,语文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成才之路,2013 年。
[3]付建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读与写,2014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积极性 调动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而兴趣是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积极的认知倾向,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策略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情感教学。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到因积极性学习或活动参与所带来的积极愉悦情感体验,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参与积极性。
一、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不以“亲”为前提的师生关系,自然不能搭建愉悦对话的平台,更不能产生智慧碰撞的交融。正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一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学生便会积极主动,跟着教师“一唱一和”,反之就会“井水不犯河水”,各唱各的调。所以,我们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应注重师生关系建立,运用这张“关系牌”打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文章。为此,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平等相待的。
二、多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充分体验了兴趣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人的表现是写在外表上的心理符号,人的语言、举止、表情、眼神甚至发型服饰等无不是心理特征的折射,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一旦抓住学生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殊心理,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采取主动姿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语言、动作、眼神等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工具。例如,我们在讲到某一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并辅以恰当的手势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突然沉默、变换语调或者用黑板擦轻敲黑板来引起学生注意;当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用眼神凝视或者让他起来回答某个问题的形式提醒注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创设辩论方式教学情境
学生是好动的、也是好竞争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语文为载体,搭建辩论方式平台,创设争辩情境,即组织学生对文中主题进行讨论,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让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让全体学生接受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又可以锻炼同学们搜索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辩论方式创设情境,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争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确定好主题后,推选学生辩手,分成正反两组去搜索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控制局面,以免讨论偏离主题,并在辩论结束,做出恰当的总结,提升知识,形成能力。
四、创新课堂语文作业实践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等途径达到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往的课堂练习多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讲解答案。创新课堂练习要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相互探讨,最终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答题,讲述思路,之后由其他学生代表来评价各组的答案、思路及在这一过程的表现(包括团队意识是否强烈,表达是否清晰,仪表是否大方),实现互讲互评。这种开放式学习评价模式实现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突出了评价的多元化,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民主化,有助于师生的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反思、主动发展。
五、运用激励评价促长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要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即使有错也要分析其中对的成分,并引导到正确的想法上来。同时要加以鼓励。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应注意到其获得的微小的进步。我们很多教师容易犯标准答案病,时常用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思考成果,这显然是不对的,教参上“标准”也只是别人阅读后的感悟结果,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地否定语文标准答案的例子,我们只要把握住学生的价值取向不错就行了,新课标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教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激发为策、情感煽动为辙,多措开启学生积极性调动之路,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致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玲玲,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J].考试周刊,2015年。
[2]李庆州,语文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成才之路,2013 年。
[3]付建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读与写,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