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刘文杰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好处多多,特别促使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说的训练 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确,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说的训练很多,也多次提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传统教学,由于目标定位在为“应试”服务,不考的内容便成为了教师忽视的内容,无疑说的训练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数学需要阅读的迫切性并不来于语文学科,众多的公式、定义、概念和符号需要阅读,需要学生表达。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反复的阅读和说的训练,这些被高度浓缩精简的语句是不会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只有多读多说,才能内化于心,像若出自吾之口,形成自己的语言。所以,数学教学我们应加强说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有良好的文字语感和数字数感。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加强说的训练,受益的能力种类无疑便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让学生说方法、说算理、讲图意、谈过程还是读符号、描述图形,甚至抽出建模,都是良好的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策略,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学生提问题的题目,通过课堂中让学生多说、多讲,我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环节时,有这样的一个题目:一块菜地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种白菜,二份种黄瓜,请你提出与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第一次做这样的题时,我很担心,因为平时没做过这样的题。我猜想学生都会写:白菜和黄瓜有多少?或者黄瓜是多少?想不到学生说得比我想象的还要理想。他们都写出来了:白菜和黄瓜共占地的几分之几?或者黄瓜占地的几分之几?当时我问他们怎么会想到这样提问题的?他们说之前做过的题目都是这样提问题的。原来让他们说题目,无意种瓜中还得到了豆,这也说明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好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无疑就是思维的间接性培养。通过让学生说算理,讲过程,让学生更清楚,更清晰自己思路,自己的想法,学生会说了,自然就代表他明白了题目、他懂了,他懂了自然就会做了。通过这样说一说,让学生思路更明确,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数学课中应该多让学生说。 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男生有15人,女生是男生的2倍,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部分学生会存在以下问题:只用15乘以2等于30,就算了,做完了。他并没有细想题目,所以在课堂中我会让学生说,15是什么?2是什么?求出来的30是什么?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通过说一说,理清自己的思路,立刻就明白到原来还要用30加15等45(人)。又如我在教学乘法竖式计算时:467乘以5,有些学生会存在忘了加进位数。我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出来说,你是怎样算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先从个位算起,每一步算什么,当学生一步一步说下去的时间,他就会明白了。这可比起老师说一百遍还有有效。还有一些图片题目,更要让学生多讲,只有通过讲一讲,说一说,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对题目才能更理解,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理解掌握
我们知道,数学课最难上的就是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教学。这些语言虽只言片语,文字简短,但字字精华,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比其他任何学科的语言更精准简明。学习这样的语言,学生往往对其定位不准,对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记不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往往这些课,老师讲得比学生多。常常学生讲不出,推不出公式时,老师就急了,一急就什么都帮学生说了。老师一说学生就明白了,可是这毕竟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学生很快就会把其忘记。所以我认为这些概念课、性质、法则及公式的课更应该让学生多说。如在三年级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其对分数的认识只要求学生对分数概念的初步理解,并不要求其概括其性质与意义。但因为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我在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由一开始分4个苹果,到分一个苹果,让学生慢慢明白到要分得公平,要平均分。然后再让学生说二分之一的意思,引导其说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然后我再出示一个表示三分之一的圆型,让其说。再出示一个四分之一的长方型纸,让他说。虽然一开始学生也许说得不是很理想,但经过老师几次鼓励,学生说多几次后,效果就出来了。之后再学习几分之几和分数的比较大小都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四、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让学生大声的说,自由地说,不仅可以煅练学生胆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放飞学生思维。一开始我们班的学生并不喜欢说,很胆小,但慢慢地他们很喜欢说,而且变得更加的自信。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在这样一个问题:三天后会下雨。这道题有部分学生说:一定;部分学生说:可能;还有部分学生说:不可能。我并没有第一时间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一时课堂中争论的声音不绝于耳,等学生讨论完了我再问学生时,想不到答案就出来了,全班都说是:可能。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讲,不但优化课堂的气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我们加强说的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说的训练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本身就是对其主体性的认同与激发。相反,如果我们还是一味的讲,让学生被动接受,那这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应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多说、多讲,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数学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只有通过让学生多说,才能真正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方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说的训练和想方设法开展,通过说的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黎明,如何加强数学语言教学[J].科学咨询,2011年。
[2]徐清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1年。
[3]丁成明,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说的训练 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确,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说的训练很多,也多次提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传统教学,由于目标定位在为“应试”服务,不考的内容便成为了教师忽视的内容,无疑说的训练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数学需要阅读的迫切性并不来于语文学科,众多的公式、定义、概念和符号需要阅读,需要学生表达。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反复的阅读和说的训练,这些被高度浓缩精简的语句是不会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只有多读多说,才能内化于心,像若出自吾之口,形成自己的语言。所以,数学教学我们应加强说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有良好的文字语感和数字数感。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加强说的训练,受益的能力种类无疑便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让学生说方法、说算理、讲图意、谈过程还是读符号、描述图形,甚至抽出建模,都是良好的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策略,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学生提问题的题目,通过课堂中让学生多说、多讲,我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环节时,有这样的一个题目:一块菜地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种白菜,二份种黄瓜,请你提出与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第一次做这样的题时,我很担心,因为平时没做过这样的题。我猜想学生都会写:白菜和黄瓜有多少?或者黄瓜是多少?想不到学生说得比我想象的还要理想。他们都写出来了:白菜和黄瓜共占地的几分之几?或者黄瓜占地的几分之几?当时我问他们怎么会想到这样提问题的?他们说之前做过的题目都是这样提问题的。原来让他们说题目,无意种瓜中还得到了豆,这也说明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好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无疑就是思维的间接性培养。通过让学生说算理,讲过程,让学生更清楚,更清晰自己思路,自己的想法,学生会说了,自然就代表他明白了题目、他懂了,他懂了自然就会做了。通过这样说一说,让学生思路更明确,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数学课中应该多让学生说。 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男生有15人,女生是男生的2倍,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部分学生会存在以下问题:只用15乘以2等于30,就算了,做完了。他并没有细想题目,所以在课堂中我会让学生说,15是什么?2是什么?求出来的30是什么?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通过说一说,理清自己的思路,立刻就明白到原来还要用30加15等45(人)。又如我在教学乘法竖式计算时:467乘以5,有些学生会存在忘了加进位数。我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出来说,你是怎样算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先从个位算起,每一步算什么,当学生一步一步说下去的时间,他就会明白了。这可比起老师说一百遍还有有效。还有一些图片题目,更要让学生多讲,只有通过讲一讲,说一说,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对题目才能更理解,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理解掌握
我们知道,数学课最难上的就是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教学。这些语言虽只言片语,文字简短,但字字精华,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比其他任何学科的语言更精准简明。学习这样的语言,学生往往对其定位不准,对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记不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往往这些课,老师讲得比学生多。常常学生讲不出,推不出公式时,老师就急了,一急就什么都帮学生说了。老师一说学生就明白了,可是这毕竟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学生很快就会把其忘记。所以我认为这些概念课、性质、法则及公式的课更应该让学生多说。如在三年级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其对分数的认识只要求学生对分数概念的初步理解,并不要求其概括其性质与意义。但因为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我在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由一开始分4个苹果,到分一个苹果,让学生慢慢明白到要分得公平,要平均分。然后再让学生说二分之一的意思,引导其说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然后我再出示一个表示三分之一的圆型,让其说。再出示一个四分之一的长方型纸,让他说。虽然一开始学生也许说得不是很理想,但经过老师几次鼓励,学生说多几次后,效果就出来了。之后再学习几分之几和分数的比较大小都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四、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让学生大声的说,自由地说,不仅可以煅练学生胆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放飞学生思维。一开始我们班的学生并不喜欢说,很胆小,但慢慢地他们很喜欢说,而且变得更加的自信。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在这样一个问题:三天后会下雨。这道题有部分学生说:一定;部分学生说:可能;还有部分学生说:不可能。我并没有第一时间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一时课堂中争论的声音不绝于耳,等学生讨论完了我再问学生时,想不到答案就出来了,全班都说是:可能。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讲,不但优化课堂的气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我们加强说的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说的训练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本身就是对其主体性的认同与激发。相反,如果我们还是一味的讲,让学生被动接受,那这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应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多说、多讲,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数学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只有通过让学生多说,才能真正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方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说的训练和想方设法开展,通过说的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黎明,如何加强数学语言教学[J].科学咨询,2011年。
[2]徐清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1年。
[3]丁成明,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