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四线交互激扬生命 让教育充满阳光——大庆市铁人学校“井式”教学模式解读

【作者】 张 军 于开庆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我校课堂教学特点是让“铸焊熔锻”四线交互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使教师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激扬学生生命的“舵手”,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主人。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有特色,教师课堂教学有创新的教学目标。
  一、“井式”模式内涵
  为更好的践行我校“爱铁人 ?学铁人 ?做铁人 ?新铁人”的办学理念及“打铁还须自身硬”的校训,打好四线交互、激扬生命之“井”,构建了铁人学校“铸”“焊”“熔”“锻”四线交互的“井”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它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和“无为而为”的哲学思想,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人地位;树立教学重在“学”,“教”服从于“学”的教学思想,解放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力”,形成生生、师生互助互动的学习氛围,共同组成了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
  我校井式教学模式借鉴于钢铁冶炼的“铸、焊、熔、锻”四种状态,经过不同方式方法的冶炼和淬取,达到百炼成钢的过程。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铸、焊、熔、锻”四线交互的“井”式过程锤炼和践行“1364”课堂教学法,遵循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原则,使学生达到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合作共享、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1、“井”式结构,
  铁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铸、焊”横向并重,“熔、锻”纵向并行,且四者平行交互的“井”式核心模式。
  2、四线交互:
  横向二条线:一是通过“铸”的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学)为原动力,推进自主、高效学习方式。二是通过“焊”的方式,以开展扎实、有效的“对学”为常态切入点,推进合作、高效学习进程。
  “铸”指的是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具里制成器物。
  在践行“井式”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就是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需要识记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夯实,形成脉络和体系,“铸”入头脑中,固化到学习实践中,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有效提高内化率和目标达成率。
  “焊”指的是用熔化的金属把金属工件连接起来或修补器物。
  在践行“井式”课堂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为学生创设“对学”互助的学习机会,关键落脚在互助,充分展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学习方式,将自己的思路、困惑与同伴进行思维的交流、碰撞,以期达到初步完善思路、解决困惑和发现新问题的目的,达到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纵向二条线:一是以“细润求实”为基点,优化“熔”的状态。通过组学、群学充分发挥学生间教学相长效应,达到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之目的。二是“精琢从严”以为引擎,优化“锻”的过程。强化学生间交流和自我反思,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及理解应用。
“熔”指的是用高温使固体物质转变为液态。
  在践行“井式”课堂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为学生创设“熔”的机会--即有效的“合作学习”。课上可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解决某一类问题,也可由小组成员对某类问题提出质疑,由同伴帮助解答,同时也可向其它学习小组分享小组合作成果或求助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等,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课下提倡当小老师,用自己的语言讲授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真正的达到一帮一,一对红的效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积极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讲解辩论、融洽沟通中感受合作探究的快乐。在“溶”的进程中,体验共同进步、共同前行、教学相长,实现1+1>2的团队力量。
  “煅”指的是锤击或加热至高温,使之产生有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便转化或除去不需要的某种物质。
  在践行“井式”课堂教学策略过程中,通过全方位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出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合作评价、探究学习,反思学习得失,找出自身的长处和问题。通过反思和感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构建,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获得过程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小结、评价。教师的点评只不过是对其的提炼和综合,而让学生自我反思评价,不仅可以改进、优化与沉淀学习方法,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反思感悟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内化“锻”过程,升华“锻”的内涵。
  二、“井”式教学策略
  (一)初中部教学策略----“1364”教学法
  1、“1364”教学法
  即一个主导:教学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是构成师生共同学习的主线。
  三个教学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导学达标阶段;成果检验阶段。
  六步教学环节:导入示标,目标定向;自主学习,立体教学;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展示交流,点拔提升;训练反馈,串插巩固;达标测评,检查验收。(三阶段是对六环节的归纳和概括,六步教学环节是一个教学周期。)
  四个教学特点:“多引导(导学案和教师)、多参与(学生)、多质疑(教师和学生)、快反馈(及时解决问题)”“三多一快”的课堂特点。
  2、“井”式教学特色
  特色之一:就是让教师在课堂上做一名“公仆”型教师,让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
  特色之二:就是关注全体学生,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被赏识的感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特色之三:是教学案引领,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要求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利用教材、处理教材,整合教材,研究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法、教法,让学生在自学、交流、评判、探究和思维碰撞中理解、消化、吸收知识、提升能力。
  特色之四:自主学习、组内互助、合作交流是“高效轻负”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通过上述教学环节,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和学促教的教学策略。
  特色之五:组间展示交流是“高效轻负”课堂的关键和亮点,教师恰当点拨是课堂教学的保障。同时也体现出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教学形式,培养“合群、合作、合享”的共赢意识。
  特色之六:学校特有的“云”技术网络平台,及时为师生、生生互动学习、家长掌握和参与学校、学生动态提供“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培养信息化素养。
  三、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做到“六鼓励”和“四个只要”
  1、六鼓励: 鼓励发展、鼓励质疑、鼓励辩论、
  鼓励求异、鼓励创新、鼓励实践。
  2、四个只要:
  只要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问题尽量鼓励学生自己看。
  只要是学生能自己说出的答案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说。
  只要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实验操作的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只要是学生能自己动脑思考归纳解决的问题尽量启迪学生自己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