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
【作者】 蒋海燕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合作的需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并及时评价学生合作的态度,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关键词:合作需要、合作方法、集体意识
谚语说:“人心齐,泰山移。”“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这些都说明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将生活在更加科技化、分工更加细化、协作更加紧密的时代中,他们团结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未来的命运。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将团结协作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心理学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教师应如何教会学生合作呢?
一、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
我们可在课堂内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明白仅凭个人的能力要完成一个任务是很难的,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特级教师滕云曾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她在学生学完统计后,让学生做一个练习,统计一个路口在三十秒的时间中小轿车、面包车、卡车通过的辆数,完成统计表格。当学生看完视频后,往往只能答出其中一种车的辆数。老师问其原因,学生纷纷答到:车的速度太快,一个人数几种车数不过来等等。那怎么办呢?滕老师又启发学生分小组想办法,很快办法出来了。因小组成员为四个,所以,几乎所有的小组都作出了一致决定:其中三人每人负责数一种车辆,另外一个人统计数据,记录到表格中。滕老师重新放映视频,学生重新观看视频,结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个练习。滕老师表扬了学生后,又让学生思考两次不同结果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仅凭个人的能力要数出各类车的数据来,会有很大的困难,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也启发了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知道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从而树立了他们合作的意识。
二、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学生对合作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往往老师布置了任务后,学生要么一片茫然,要么就是各忙各的。小组内成员没有正确的分工,也没有相互的配合,有些学生就趁此偷懒,这样不但耽搁了时间,而且不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所以,要使合作有效,小组必须有明确、合理的分工。在合作交流前,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探讨如何分工协作,让小组内每位学生都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如滕老师的案例中,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合作,然后再讨论怎样合作,最后进行统计、交流,让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在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如:学生每天放学后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打扫教室,如果老师没有明确给小组内每位学生布置打扫任务,那么就会出现一片混乱的情况,学生们拿着扫帚这儿扫一下,那儿弄一下,半小时后,教室还是一片狼藉。这就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分工合作,导致的混乱。怎么办呢?老师应该给小组长培训,让小组长根据你这小组的情况,给每一个成员在扫地前就分配好任务,谁负责地板的打扫,谁负责桌凳的摆放,谁负责窗台的打扫等等。有了明确的分工,学生就会各司其职,十分钟的时间就会把教室打扫干净。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做事学习,都需要每位学生有集体意识,处处为大局着想,而不能只顾自己。如果学生不管班集体举行什么活动都能牢牢把握住“团结协作”这一点,那这个班级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级,班级内的学生也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反之,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人心涣散,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共同的目标,都各管各的,那这个班级无疑是个失败的班集体。因此,我们教师应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向学生灌输大局意识,告诉学生个人对集体的影响之重要。我们可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如开展班级足球比赛、接力赛等体育活动,课内小组朗读比赛、搜集资料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对小组成绩的影响。
四、及时评价学生合作的态度。
适时地交流,恰当地评价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等及时进行恰当地评价,以此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应提倡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并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作者简介:姓名:蒋海燕,工作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最后学历:汉语言文学本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合作需要、合作方法、集体意识
谚语说:“人心齐,泰山移。”“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这些都说明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将生活在更加科技化、分工更加细化、协作更加紧密的时代中,他们团结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未来的命运。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将团结协作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心理学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教师应如何教会学生合作呢?
一、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
我们可在课堂内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明白仅凭个人的能力要完成一个任务是很难的,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特级教师滕云曾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她在学生学完统计后,让学生做一个练习,统计一个路口在三十秒的时间中小轿车、面包车、卡车通过的辆数,完成统计表格。当学生看完视频后,往往只能答出其中一种车的辆数。老师问其原因,学生纷纷答到:车的速度太快,一个人数几种车数不过来等等。那怎么办呢?滕老师又启发学生分小组想办法,很快办法出来了。因小组成员为四个,所以,几乎所有的小组都作出了一致决定:其中三人每人负责数一种车辆,另外一个人统计数据,记录到表格中。滕老师重新放映视频,学生重新观看视频,结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个练习。滕老师表扬了学生后,又让学生思考两次不同结果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仅凭个人的能力要数出各类车的数据来,会有很大的困难,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也启发了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知道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从而树立了他们合作的意识。
二、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学生对合作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往往老师布置了任务后,学生要么一片茫然,要么就是各忙各的。小组内成员没有正确的分工,也没有相互的配合,有些学生就趁此偷懒,这样不但耽搁了时间,而且不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所以,要使合作有效,小组必须有明确、合理的分工。在合作交流前,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探讨如何分工协作,让小组内每位学生都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如滕老师的案例中,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合作,然后再讨论怎样合作,最后进行统计、交流,让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在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如:学生每天放学后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打扫教室,如果老师没有明确给小组内每位学生布置打扫任务,那么就会出现一片混乱的情况,学生们拿着扫帚这儿扫一下,那儿弄一下,半小时后,教室还是一片狼藉。这就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分工合作,导致的混乱。怎么办呢?老师应该给小组长培训,让小组长根据你这小组的情况,给每一个成员在扫地前就分配好任务,谁负责地板的打扫,谁负责桌凳的摆放,谁负责窗台的打扫等等。有了明确的分工,学生就会各司其职,十分钟的时间就会把教室打扫干净。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做事学习,都需要每位学生有集体意识,处处为大局着想,而不能只顾自己。如果学生不管班集体举行什么活动都能牢牢把握住“团结协作”这一点,那这个班级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级,班级内的学生也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反之,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人心涣散,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共同的目标,都各管各的,那这个班级无疑是个失败的班集体。因此,我们教师应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向学生灌输大局意识,告诉学生个人对集体的影响之重要。我们可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如开展班级足球比赛、接力赛等体育活动,课内小组朗读比赛、搜集资料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对小组成绩的影响。
四、及时评价学生合作的态度。
适时地交流,恰当地评价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等及时进行恰当地评价,以此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应提倡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并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作者简介:姓名:蒋海燕,工作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最后学历:汉语言文学本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