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拨动心灵之弦,助青春期学生“翻坎”
【作者】 陈雪芬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青春期”是学生、也是家长的一道坎。目睹孩子们成长的阵痛,耳闻家长焦虑不安的投诉,在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探索出用故事触动心弦、用目标开启心弦、用方法拨动心弦、用活动历练心弦、用沟通聚合心弦等一系列激发孩子欲望、授予思考方法的教育方式,努力实现家长孩子的共同“翻坎”。
关键词:故事 方法 活动 沟通 青春期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既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与家长容易产生冲突,对教师也不再是言听计从,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另一方面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因此“青春期”被誉为学生成人成才的一道坎。作为多年的初中班主任,我目睹孩子们成长的阵痛,也经常听到家长们焦虑、不安的投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之欲”,下面谈谈激发欲望、传授方法,让学生顺利实现“翻坎”的一些做法。
一、用故事触动心弦,为“翻坎”铺路架桥
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对教师和家长的说教表现为“油盐不进、刀枪不入”,更有偏激的学生认为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专门针对他。与其硬拼,不如智取,笔者发现用“曲线救国”的故事法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对待作业偷工减料或偷懒时,可以播放《人生的十字架》让他们领悟到要勇敢背负起属于自己的十字架;当学生被困难挫折吓退时,《鹰的重生》则能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当学生说话粗俗,不注意言行时,《男孩与回音》的故事则可让他们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当学生表现出“言行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时,《穆罕默德唤山》的故事能让他们懂得,成功不会轻易获得,我们既要想得壮志凌云,也要干得脚踏实地。……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最美少年”、“用脚弹钢琴的刘伟”等等优秀事例,把崇高的观念化为典型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
视频与故事把老师要学生明白的、希望学生做到的表达得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视频、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为“翻坎”铺路架桥。
二、用目标开启心弦,为“翻坎”注入动力
“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目标就是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对于青春期学生,我经常给他们讲师兄、师姐通过目标激励取得进步的事例,讲每次只进步一名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遵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原则,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各阶段的行为习惯目标、学习目标、体育锻炼目标都制定详细的计划目标。
例如,刚上七年级时,让学生定下几天内要认识全班的每一位同学,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接触新的同学,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如,学生在练习跳绳时,中考目标是满分194次,七年级开始练,第一学期我就引导他们定好各阶段的练习目标,如用多长时间掌握准确的跳绳姿势,每一学期末各达到多少次。在每个学期开始,我都会让学生根据自己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定好整个学期的计划,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在每次校运会、每学期的文明班评比、各项比赛等等,我都让学生定出班级的努力目标,同时,要他们认识到要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该怎样做。
当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的时候,就可以达到“不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正如日本作家所说“只有深深隐藏在内部,如生命般的东西开始运动时,命运才会浮现出耀眼、会心的微笑。”
三、用方法拨动心弦,为“翻坎”寻找康庄大道
学习要想取得成功,肯定要经过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作为中学生,其情绪还有很多不稳定性,碰到学习困难很容易就会退缩。为人师者,与其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还不如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踏上高效学习的康庄大道。
在众多的关于学习方法研究中,我首先推介给学生的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遗忘曲线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让学生懂得了及时复习的重要性,自觉地把每天学习过的知识当天复习,努力地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鼓励学生运用“学习金字塔”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通过实践与运用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高效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当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引领他们的学习时,学习效果提高了,自然也学得更自信,遗忘也就无处遁形了。
同时,我还经常在班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让一些学习成绩优秀或进步大的学生,在全班分享学习经验,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对碰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借鉴同学的方法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自觉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变形”。
最后,还要注意让学生的习惯定形。乌申斯基说过:“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合作习惯,可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助推器。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正面的强化,沿着正确的路径往前走,他们就会学得更主动,效果更好。
四、用活动历练心弦,为“翻坎”增添乐趣
青春期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积极性,让他们在课余有正事可做,避免一些歪风邪气;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强思考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提升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可形成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
如在班级中开展篮球比赛、演讲比赛、争当星级人物、才艺展等比赛,可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领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还可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敬老院,为老人送生活用品、包饺子、表演节目,到偏远山区小学赠送学习用品等等。 (下转第11页)
(上接第69页)
正如《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取经路上也时常苦中作乐一样,学生在学习这场长途跋涉中也需要一些快乐的插曲。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我还组织过野炊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自定菜单,各自准备食材,一步步地学会捡柴火、砌灶、生火等,不亦乐乎。在总结时,评出最美味小组、色彩搭配最佳小组、营养最齐全小组等,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找到了归属感。
一系列的活动组织,学生的心智得到了历练,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活动中其智慧和特长得到发挥,变得活泼、开朗,喜与别人交往;而热情欠踏实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多次承担较复杂任务,也锻炼得比较冷静、实在。
五、用沟通聚合心弦,实现家长孩子的共同“翻坎”
有一位学者曾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青春期对于孩子是个坎,对于家长也是一个坎,对于教师更是一个考验,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需要更多更好地沟通。
信息时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除了家长会、家访活动,更为有效与便捷的是QQ群、微信群,一方面互相交流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以便双方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互相分享教育心得,让家长了解教育新理念、提升对青春期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家校联系主动化、经常化。如我班组织的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到山区学校捐书送文具、野炊活动时,班主任、学生与家长通力合作,不仅提高了家校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还给家长提供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密切了亲子关系,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翻坎”。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我愿用自己的真心、耐心与爱心竭尽全力为青春期学生为家长提供帮助,让每一个孩子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我坚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
2、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故事 方法 活动 沟通 青春期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既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与家长容易产生冲突,对教师也不再是言听计从,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另一方面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因此“青春期”被誉为学生成人成才的一道坎。作为多年的初中班主任,我目睹孩子们成长的阵痛,也经常听到家长们焦虑、不安的投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之欲”,下面谈谈激发欲望、传授方法,让学生顺利实现“翻坎”的一些做法。
一、用故事触动心弦,为“翻坎”铺路架桥
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对教师和家长的说教表现为“油盐不进、刀枪不入”,更有偏激的学生认为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专门针对他。与其硬拼,不如智取,笔者发现用“曲线救国”的故事法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对待作业偷工减料或偷懒时,可以播放《人生的十字架》让他们领悟到要勇敢背负起属于自己的十字架;当学生被困难挫折吓退时,《鹰的重生》则能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当学生说话粗俗,不注意言行时,《男孩与回音》的故事则可让他们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当学生表现出“言行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时,《穆罕默德唤山》的故事能让他们懂得,成功不会轻易获得,我们既要想得壮志凌云,也要干得脚踏实地。……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最美少年”、“用脚弹钢琴的刘伟”等等优秀事例,把崇高的观念化为典型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
视频与故事把老师要学生明白的、希望学生做到的表达得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视频、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为“翻坎”铺路架桥。
二、用目标开启心弦,为“翻坎”注入动力
“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目标就是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对于青春期学生,我经常给他们讲师兄、师姐通过目标激励取得进步的事例,讲每次只进步一名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遵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原则,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各阶段的行为习惯目标、学习目标、体育锻炼目标都制定详细的计划目标。
例如,刚上七年级时,让学生定下几天内要认识全班的每一位同学,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接触新的同学,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如,学生在练习跳绳时,中考目标是满分194次,七年级开始练,第一学期我就引导他们定好各阶段的练习目标,如用多长时间掌握准确的跳绳姿势,每一学期末各达到多少次。在每个学期开始,我都会让学生根据自己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定好整个学期的计划,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在每次校运会、每学期的文明班评比、各项比赛等等,我都让学生定出班级的努力目标,同时,要他们认识到要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该怎样做。
当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的时候,就可以达到“不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正如日本作家所说“只有深深隐藏在内部,如生命般的东西开始运动时,命运才会浮现出耀眼、会心的微笑。”
三、用方法拨动心弦,为“翻坎”寻找康庄大道
学习要想取得成功,肯定要经过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作为中学生,其情绪还有很多不稳定性,碰到学习困难很容易就会退缩。为人师者,与其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还不如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踏上高效学习的康庄大道。
在众多的关于学习方法研究中,我首先推介给学生的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遗忘曲线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让学生懂得了及时复习的重要性,自觉地把每天学习过的知识当天复习,努力地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鼓励学生运用“学习金字塔”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通过实践与运用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高效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当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引领他们的学习时,学习效果提高了,自然也学得更自信,遗忘也就无处遁形了。
同时,我还经常在班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让一些学习成绩优秀或进步大的学生,在全班分享学习经验,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对碰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借鉴同学的方法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自觉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变形”。
最后,还要注意让学生的习惯定形。乌申斯基说过:“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合作习惯,可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助推器。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正面的强化,沿着正确的路径往前走,他们就会学得更主动,效果更好。
四、用活动历练心弦,为“翻坎”增添乐趣
青春期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积极性,让他们在课余有正事可做,避免一些歪风邪气;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强思考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提升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可形成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
如在班级中开展篮球比赛、演讲比赛、争当星级人物、才艺展等比赛,可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领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还可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敬老院,为老人送生活用品、包饺子、表演节目,到偏远山区小学赠送学习用品等等。 (下转第11页)
(上接第69页)
正如《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取经路上也时常苦中作乐一样,学生在学习这场长途跋涉中也需要一些快乐的插曲。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我还组织过野炊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自定菜单,各自准备食材,一步步地学会捡柴火、砌灶、生火等,不亦乐乎。在总结时,评出最美味小组、色彩搭配最佳小组、营养最齐全小组等,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找到了归属感。
一系列的活动组织,学生的心智得到了历练,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活动中其智慧和特长得到发挥,变得活泼、开朗,喜与别人交往;而热情欠踏实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多次承担较复杂任务,也锻炼得比较冷静、实在。
五、用沟通聚合心弦,实现家长孩子的共同“翻坎”
有一位学者曾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青春期对于孩子是个坎,对于家长也是一个坎,对于教师更是一个考验,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需要更多更好地沟通。
信息时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除了家长会、家访活动,更为有效与便捷的是QQ群、微信群,一方面互相交流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以便双方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互相分享教育心得,让家长了解教育新理念、提升对青春期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家校联系主动化、经常化。如我班组织的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到山区学校捐书送文具、野炊活动时,班主任、学生与家长通力合作,不仅提高了家校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还给家长提供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密切了亲子关系,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翻坎”。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我愿用自己的真心、耐心与爱心竭尽全力为青春期学生为家长提供帮助,让每一个孩子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我坚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
2、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