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鲤文化”特色教育

【作者】 杨玉成

【机构】 江西省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承担着“体任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更有赖于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拓宽语文教学空间,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将校园特色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有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鲤文化  特色教育
  一、“鲤文化”特色教育背景
  我校是一所有数十年办学历史的乡村学校,学校处在南昌县最边远、最偏僻的鄱阳湖畔的鲤鱼洲上,地域特色丰富,地形似鲤鱼,而且盛产鲤鱼,为此,学校紧紧依托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地域丰富的育人资源,来打造本土鲤鱼文化。鲤鱼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鲤鱼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鲤跃龙门,逆流而上,勇于拼搏,永不言败,它具有奋发进取精神;鲤跃龙门,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它具有专注执着精神。习主席曾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基于以上认识与思考,学校确立了“依托地域优势,打造鲤文化特色”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鲤文化”特色教育
   《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而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己文化素养,丰满生命、锻造生命的乐园。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不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
  (一)深入挖掘“鲤文化”教材的“文化内涵”
  (1)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进取精神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的心理和认知还不成熟,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缺少自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进取精神缺失,基于此,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师,我于是结合“鲤跃龙门”这个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逆流而上,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的人文素养。
  (2)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执着精神
  鲤跃龙门,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矢志不渝,这是鲤的专注执着精神的集中表现。①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和鼓励学生从小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朝着既定目标坚持努力,不断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3)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和谐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孝道之国,但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却逐渐缺失,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形成了, 而鲤鱼与水亲密无间,鲤与礼相伴相随,鲤与孝自古流传,①于是我借助“卧冰求鲤” 这个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孝道至善和谐精神。
  (4)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适应精神
  鲤鱼适应能力非常强,耐寒、耐碱和耐低氧,也能抗酷暑,能在各种水域甚至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由此可见鲤鱼的适应能力无以伦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共处,这正是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生存技能。①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
  (1) 精心创设教室情景。接受人文熏陶,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有关鲤的吉祥物或图案介绍,张贴有关鲤鱼的诗词、名言、谚语等,结合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在教室黑板报上专门开辟“鲤文化宣传专栏”等,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课堂文化氛围。
   (2)精心创设导语情景。当涉及鲤文化相关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 )精心创设音像情景。根据鲤文化校本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三)创新鲤文化教学方法和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鲤文化教学方法要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
  1.搜集法:让学生搜集与鲤鱼洲的有关神话传说、鲤鱼的民间故事(典故)、俗语、谚语、成语、有关鲤鱼的诗词歌谣等,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不照抄原文,而应对故事做适当的剪裁或润色补充。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旨在为学生积累词汇、积累文化知识,从而感受鲤鱼文化在民族文化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提供了机会。
  2.故事法:将学生整理出来的故事,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让学生上台讲故事。中华鲤鱼文化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如“鲤跃龙门”、“孔鲤过庭”、“琴高乘鲤”“涌泉跃鲤”和“卧冰求鲤”等,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鲤鱼”文化。“鲤跃龙门”表现了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卧冰求鲤”则表现了中华民族历来所崇尚的孝道。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从而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画演法:中华鲤鱼文化中许多经典诗词故事可以演绎成一个个小剧目,学生自编自导,以或庄或谐的表演演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演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有些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
  4.征文法:开展“我心中的鲤文化”主题征文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
  5.巧用法:让鲤文化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鲤文化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文化,感觉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调查法: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独特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
  7.讲座法:在传扬“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作为语文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专题讲座”是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专题讲座”是传扬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专题讲座”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课堂容量不足的问题。事实上,因教学任务多,平时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是不可能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而想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专题辅导”。
  有的时候,我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当“教授”,学生对学生进行“鲤文化”的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有:中华鲤文化、鲤送吉祥(有关鲤的吉祥物或图案介绍)、鲤跃龙门(有关鲤的故事或典故)、鲤阅诗文(有关鲤的经典诗文)、鲤尚礼仪(生活礼仪常识)等等,这些专题讲座,通过在学生中广为传播,使“鲤文化”得于传承与践行。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中学生的社会各种能力,又为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也大大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使校园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踊跃热烈的学习氛围。
  中学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有着更多的书卷气息,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改变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活跃学习形式,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加人点染,创造校园文化形态的行列,必能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神”的和谐统一。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语文教学具有承担“体任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才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
  参考文献:
  ①熊文如   清华实验学校校园特色文化打造方案   2016.05
  ②《略论校园文化》,文楠生,华中师大《高教与人才》,1992年第1期;
  作者简介:姓名:杨玉成,职称(职务):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