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探究
【作者】 赵 刚
【机构】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育部多个文件都明确指出,到2015 年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要达到50%,强调要开始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真正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教师的双师化、导师化已成为中职学校师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中职 双师型 教师培养
Abstract: Documents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 out explicitly that the percentage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m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will reach 50% in 2015. They emphasiz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plan of teachers’ quality promotion plan in vocational schools,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for teachers to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Under the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eachers’ double qualification and mentoring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vocational,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eacher cultivation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如何衡量职业院校办学的好坏,如何评价一个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在职业教育微观层面,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恐怕是教师因素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培养效果已经直接成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1〕就明确提出,至2015 年,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要达到50%,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文件中也重点强调要开始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6-2020年),真正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2016年5月11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明确要求教师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从顶层设计层面,职业院校的双师型师资建设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我国广东中山等市已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从传统来看,学徒制本身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学校专业教师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专业要求和实操能力〔3〕,因此如何培养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于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许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定位,职业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还远没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前职业教育已经由求规模进入了抓质量、重内涵的阶段,打造“双师型”师资成为今后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培养方式也向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技能引领、可持续发展转变。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我们对教师的角色内涵重新进行了思考定位。
(一)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训练者
伴随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兴起和应用,社会对低端岗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许多操作简单的工作可能经由机器替代完成。因此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只侧重培养学生单一的专业技能,而应着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诸多渠道获得比老师课堂更新更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顺应年轻学生好奇的天性,引导他们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知识,来辅助学习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成为能适应多种岗位、有过硬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局设计者
从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说,教师不可能再是过去传统填鸭式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而是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全局设计者,技能的传授者,问题的辅导者。教师是以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应加强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关注学生对课程接受程度,把控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会更像体育训练中的教练员,好的教练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好的教练一定知道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教师要适应当“教练员”的角色转换。
(三)教师要善于应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们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是非常便捷的。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利用外部资源、积极调整授课方式以服务课程教学,探索出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微课让学生预习所讲授内容;课中,教师通过视频、动画等手段构建学习情境,通过学习平台点评学生预习效果,应用信息化手段更直观地展示其所要教授的知识,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进而到现场进行现场实训;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布置作业,延伸学习,在线答疑,网络评价。教师教学模式应向问题导向型、项目导向型转变,为学生提供平台和空间,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会思考、擅表达、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教师教学的目的〔4〕。
二、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要做到以上理想状态,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的全力配合、探索与尝试。目前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一)教师自身意识层面动力不足:尽管我国部分省市已开始试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但是很多学校的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或普通中学的教育模式中,没有达到教与学理实一体,更谈不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而且因为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成就感不足的缘故,很多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职业状态,不能主动调整自身职业状态,不能理性、系统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专业素养方面“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学骨干,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重要因素。以我校师资现状为例,可以看出教师队伍年轻化,双师型教师比例似乎也不算低。
但是,仅仅把持有教师证和职业资格证视为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与现实脱节的。事实上,当前中职学校的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规模,主要原因有:
1. 学校教师的普遍来源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直接来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非常缺乏实践经验,以为考到职业资格证就是“双师型”教师了。
2. 虽然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去企业实践,但大多数教师在企业工作过程中未能深入实践,由于教师身份特殊,企业不会真正把任务压在教师肩上,因此往往只能学到皮毛而已。由于学校体制的原因,教师不能连续在企业参与实践活动,所学技能不能及时更新,导致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还是一直以书本教学为主,或者只教授简单的实训操作。以下是亚太地区对职业学校师资的要求。
参照这些要求来看,我们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更加任重道远。〔5〕
三、我校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的探究
(一) 解决教师自身主动打造“双师型”教师动力不足问题。
1.学术引领。重视学术力量、加强学术力影响。由资深“双师型”教师营造探讨专业领域问题的氛围,逐渐引导年轻教师喜爱专业,打造专业文化环境,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2.行政力量干预。从学校制度层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激励机制,如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方面,推动全体教师向前走。
3.重视市场力量。根据深圳市龙岗区“大职训”精神,允许教师在机构、行业、企业教学、指导,让能力强的教师有甜头。加强“双师型”教师成果转化,学校鼓励企业付给兼职教师薪酬,让双师型教师尝到企业实践的甜头。
通过各种示范效应和政策引导,团队合作,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中职教师自身打造“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二)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团队
1.引企入校,校企深度融合。
以我校电商部的师资培养为例,建立完善的“请进来”的外聘教师途径,是打开现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市场脱节的尴尬局面的有效途径。我们选择淘宝大学最佳合作机构深圳新网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学校合作企业,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重新打造了理实一体、能与电商前沿同步发展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
我们依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要求,特别重视电商实用技能的实训操作,开设网店运营实战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开店、装修店铺、进货、运营、销售、发货等“接地气”的实用技能实训操作。一年级始,让每个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店、微店,让企业教师直接全程辅导,指导开店;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开设专业培训课程,进一步指导学生实战;带领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和销售活动,加强网店运营实践。将外聘老师和本校老师既分工又合作,互相听课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本校教师、企业老师和学生一起,借助网店实体化运作,组织或参与校内外各种专业活动,校内老师和学生的实战经验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创业,带动学生参与创业。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真正有项目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2.尝试建立金牌教练制,教师融入企业顶岗实训
当下,技术迅猛发展,产业升级换代非常快,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处在“滚动”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参与,与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这是职业学校教师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师的地方。
如何能让本专业专任教师“走出去”?建立专业金牌教练制,才是让专业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长期去企业相关岗位兼职,让企业兼职教师成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必须在企业工作,企业也要给兼职教师相应的待遇,从而保证兼职教师企业任务的落实,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融入到企业自己应该实践的岗位中去。我校根据教师企业实战能力,给与其相应级别,建立金牌教练制。教师长期在企业实践才能培养并保持其实战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双师型人才,其所教授的内容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学生所欠缺的。
(三)建立竞赛式师资培养模式
在竞赛式师资培养方面,我们提出“以赛促教学”“以赛促成长”。积极引导教师及学生参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创新杯”教学设计说课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具体如下:
1.学校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广开渠道,适性扬才,引领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开展“师徒结对”、新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校级赛课等教研教学活动,不断锤炼内功。
2.学校以参与、交流、竞技、提高的积极态度用心组织教师参赛,以赛促建、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与学, 全方位多通道式从各个层面为参赛教师提供心理、思想、技术支持,形成协同备赛的合力。
3.制度保障: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师生竞赛激励机制、宣传制度、监督跟进制度、行业企业参与制度、竞赛经费保障制度等。
教师以突破自身、寻找差距和学习先进的积极心态拼尽全力备赛,形成通力合作的团队共同体,从理念创新到作品优化皆精益求精,以一堂精品课为载体,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实践”的螺旋上升式提升。教师通过外出学习、校内讲座、磨课等形式加强学习、研讨交流,整合资源、创新设计。在备赛参赛的马拉松式进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通过常规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教师夯实了教学基本功,提高了教学水平,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锻炼了意志,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四)科学组织教师培训
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培训:每学年开始时,学校主管部门都会主动召集各专业的教师进行调研,以举办教师培训需求研讨会的方式“问诊”教师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对于教师最应提升的能力、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包括国培、省培、校培、青蓝工程等)、期待的培训效果等,都会准确的关注。
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说,教师培训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我校将教师专业发展单独开篇立章写入了未来的五年发展规划当中,并邀请多位国内教育界领军人物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当中来,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的专家共同科学、系统地制定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力求保证培训计划的整体性,走在时代前沿。
总结:毋庸置疑,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转变为企业的部门主管、资深员工、车间师傅甚至是人生导师,这是所有职业院校校长、老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如何让教师精彩,学生精彩,学校精彩,教师的培养和塑造是关键。对于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提升,是一所负责任的学校绝对优先考虑和探索的〔6〕。我校对于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的探究已初步有一些心得,只有各个职业学校有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真正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国的职业教育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培养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熟练的、有创新思维的劳动者,才能让我们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合格的创造大国迈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网站 教职成[2011]17号
〔2〕关于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育部网站 2016.3
〔3〕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双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李传伟;董先; 姜义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2015/01
〔4〕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 田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2015.4
〔5〕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特点研究概述 徐英俊 成人教育 〔J〕,2010/11
〔6〕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 秦程现 职业 〔J〕,2015/14
作者简介:赵刚(1963年-),男,籍贯:贵州省大方县,民族:白族,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高中化学。
本文属广东省教科院省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评估与思考》
关键词:中职 双师型 教师培养
Abstract: Documents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 out explicitly that the percentage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m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will reach 50% in 2015. They emphasiz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plan of teachers’ quality promotion plan in vocational schools,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for teachers to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Under the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eachers’ double qualification and mentoring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vocational,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eacher cultivation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如何衡量职业院校办学的好坏,如何评价一个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在职业教育微观层面,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恐怕是教师因素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培养效果已经直接成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1〕就明确提出,至2015 年,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要达到50%,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文件中也重点强调要开始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6-2020年),真正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2016年5月11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明确要求教师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从顶层设计层面,职业院校的双师型师资建设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我国广东中山等市已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从传统来看,学徒制本身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学校专业教师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专业要求和实操能力〔3〕,因此如何培养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于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许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定位,职业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还远没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前职业教育已经由求规模进入了抓质量、重内涵的阶段,打造“双师型”师资成为今后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培养方式也向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技能引领、可持续发展转变。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我们对教师的角色内涵重新进行了思考定位。
(一)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训练者
伴随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兴起和应用,社会对低端岗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许多操作简单的工作可能经由机器替代完成。因此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只侧重培养学生单一的专业技能,而应着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诸多渠道获得比老师课堂更新更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顺应年轻学生好奇的天性,引导他们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知识,来辅助学习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成为能适应多种岗位、有过硬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局设计者
从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说,教师不可能再是过去传统填鸭式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而是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全局设计者,技能的传授者,问题的辅导者。教师是以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应加强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关注学生对课程接受程度,把控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会更像体育训练中的教练员,好的教练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好的教练一定知道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教师要适应当“教练员”的角色转换。
(三)教师要善于应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们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是非常便捷的。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利用外部资源、积极调整授课方式以服务课程教学,探索出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微课让学生预习所讲授内容;课中,教师通过视频、动画等手段构建学习情境,通过学习平台点评学生预习效果,应用信息化手段更直观地展示其所要教授的知识,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进而到现场进行现场实训;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布置作业,延伸学习,在线答疑,网络评价。教师教学模式应向问题导向型、项目导向型转变,为学生提供平台和空间,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会思考、擅表达、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教师教学的目的〔4〕。
二、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要做到以上理想状态,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的全力配合、探索与尝试。目前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一)教师自身意识层面动力不足:尽管我国部分省市已开始试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但是很多学校的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或普通中学的教育模式中,没有达到教与学理实一体,更谈不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而且因为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成就感不足的缘故,很多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职业状态,不能主动调整自身职业状态,不能理性、系统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专业素养方面“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学骨干,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重要因素。以我校师资现状为例,可以看出教师队伍年轻化,双师型教师比例似乎也不算低。
但是,仅仅把持有教师证和职业资格证视为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与现实脱节的。事实上,当前中职学校的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规模,主要原因有:
1. 学校教师的普遍来源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直接来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非常缺乏实践经验,以为考到职业资格证就是“双师型”教师了。
2. 虽然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去企业实践,但大多数教师在企业工作过程中未能深入实践,由于教师身份特殊,企业不会真正把任务压在教师肩上,因此往往只能学到皮毛而已。由于学校体制的原因,教师不能连续在企业参与实践活动,所学技能不能及时更新,导致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还是一直以书本教学为主,或者只教授简单的实训操作。以下是亚太地区对职业学校师资的要求。
参照这些要求来看,我们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更加任重道远。〔5〕
三、我校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的探究
(一) 解决教师自身主动打造“双师型”教师动力不足问题。
1.学术引领。重视学术力量、加强学术力影响。由资深“双师型”教师营造探讨专业领域问题的氛围,逐渐引导年轻教师喜爱专业,打造专业文化环境,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2.行政力量干预。从学校制度层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激励机制,如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方面,推动全体教师向前走。
3.重视市场力量。根据深圳市龙岗区“大职训”精神,允许教师在机构、行业、企业教学、指导,让能力强的教师有甜头。加强“双师型”教师成果转化,学校鼓励企业付给兼职教师薪酬,让双师型教师尝到企业实践的甜头。
通过各种示范效应和政策引导,团队合作,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中职教师自身打造“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二)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团队
1.引企入校,校企深度融合。
以我校电商部的师资培养为例,建立完善的“请进来”的外聘教师途径,是打开现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市场脱节的尴尬局面的有效途径。我们选择淘宝大学最佳合作机构深圳新网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学校合作企业,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重新打造了理实一体、能与电商前沿同步发展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
我们依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要求,特别重视电商实用技能的实训操作,开设网店运营实战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开店、装修店铺、进货、运营、销售、发货等“接地气”的实用技能实训操作。一年级始,让每个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店、微店,让企业教师直接全程辅导,指导开店;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开设专业培训课程,进一步指导学生实战;带领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和销售活动,加强网店运营实践。将外聘老师和本校老师既分工又合作,互相听课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本校教师、企业老师和学生一起,借助网店实体化运作,组织或参与校内外各种专业活动,校内老师和学生的实战经验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创业,带动学生参与创业。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真正有项目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2.尝试建立金牌教练制,教师融入企业顶岗实训
当下,技术迅猛发展,产业升级换代非常快,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处在“滚动”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参与,与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这是职业学校教师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师的地方。
如何能让本专业专任教师“走出去”?建立专业金牌教练制,才是让专业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长期去企业相关岗位兼职,让企业兼职教师成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必须在企业工作,企业也要给兼职教师相应的待遇,从而保证兼职教师企业任务的落实,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融入到企业自己应该实践的岗位中去。我校根据教师企业实战能力,给与其相应级别,建立金牌教练制。教师长期在企业实践才能培养并保持其实战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双师型人才,其所教授的内容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学生所欠缺的。
(三)建立竞赛式师资培养模式
在竞赛式师资培养方面,我们提出“以赛促教学”“以赛促成长”。积极引导教师及学生参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创新杯”教学设计说课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具体如下:
1.学校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广开渠道,适性扬才,引领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开展“师徒结对”、新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校级赛课等教研教学活动,不断锤炼内功。
2.学校以参与、交流、竞技、提高的积极态度用心组织教师参赛,以赛促建、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与学, 全方位多通道式从各个层面为参赛教师提供心理、思想、技术支持,形成协同备赛的合力。
3.制度保障: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师生竞赛激励机制、宣传制度、监督跟进制度、行业企业参与制度、竞赛经费保障制度等。
教师以突破自身、寻找差距和学习先进的积极心态拼尽全力备赛,形成通力合作的团队共同体,从理念创新到作品优化皆精益求精,以一堂精品课为载体,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实践”的螺旋上升式提升。教师通过外出学习、校内讲座、磨课等形式加强学习、研讨交流,整合资源、创新设计。在备赛参赛的马拉松式进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通过常规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教师夯实了教学基本功,提高了教学水平,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锻炼了意志,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四)科学组织教师培训
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培训:每学年开始时,学校主管部门都会主动召集各专业的教师进行调研,以举办教师培训需求研讨会的方式“问诊”教师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对于教师最应提升的能力、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包括国培、省培、校培、青蓝工程等)、期待的培训效果等,都会准确的关注。
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说,教师培训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我校将教师专业发展单独开篇立章写入了未来的五年发展规划当中,并邀请多位国内教育界领军人物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当中来,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的专家共同科学、系统地制定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力求保证培训计划的整体性,走在时代前沿。
总结:毋庸置疑,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转变为企业的部门主管、资深员工、车间师傅甚至是人生导师,这是所有职业院校校长、老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如何让教师精彩,学生精彩,学校精彩,教师的培养和塑造是关键。对于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提升,是一所负责任的学校绝对优先考虑和探索的〔6〕。我校对于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的探究已初步有一些心得,只有各个职业学校有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真正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国的职业教育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培养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熟练的、有创新思维的劳动者,才能让我们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合格的创造大国迈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网站 教职成[2011]17号
〔2〕关于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育部网站 2016.3
〔3〕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双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李传伟;董先; 姜义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2015/01
〔4〕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 田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2015.4
〔5〕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特点研究概述 徐英俊 成人教育 〔J〕,2010/11
〔6〕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 秦程现 职业 〔J〕,2015/14
作者简介:赵刚(1963年-),男,籍贯:贵州省大方县,民族:白族,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高中化学。
本文属广东省教科院省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评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