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张宇明
【机构】 云南省德宏职业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化脚步的加快,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在加大信息安全系统投入的同时,培养专业信息安全人才成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加强高校信息安全教育,可以加快信息安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当前信息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其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安全 安全教育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竞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建设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各国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投入。
为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在加大信息安全系统投入的同时,还必须培养信息安全人才,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当前信息安全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滞后,信息安全科研和教育落后,信息安全人才匮乏。而高校中的大学生是面对信息的排头兵,所以从他们开始加强信息安全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安全现状
根据几年前美国计算机犯罪调查,一年当中,有90%的公司或组织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其中20%的遭受过20次或更多次的攻击,其中一半以上的攻击来源于美国(26.1%)和中国(23.9%)。据统计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数据受损或丢失、系统使用受限、网络无法使用、密码被盗成为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主要破坏后果。
根据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报告》,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计算机上网无任何防护措施,60%的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邮件账户从不更改密码或常年使用空密码或简单密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相对遍及化与信息安全知识的不足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三、目前高校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
高校对于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与当前形式的发展。加强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保证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同其他国家争夺人才的需要。能够极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免收不良信息的侵害,避免学生本身违法犯罪的发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2、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的科学的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很多学校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者,只对于个别专业的同学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普及面以及力度都不够。
3、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不当
部分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仍然沿用老方法,跟不上当今时代的要求,脱离了实际。大部分的教材只局限于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
四、推广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一方面,因特网已渗入到社会每个角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社会、对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计算机犯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使用计算机的人,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加强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教育运行机制
首先应建立高校信息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确定安全教育内容、计划。其次,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统一开展工作。
2、开设科学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
信息安全的专业知识纷繁复杂,要在短期内传授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全部理论和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必须有所倾向和取舍。
3、加强信息安全的教学实践
信息安全是一个直接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专业领域,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工程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个部分。基础课程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的素养;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旨在锻炼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信息安全教育涉及的课程种类繁多,如计算机网络实现技术、Windows系统安全设置基础、病毒防治、防火墙、加密解密、入侵检测、身份认证技术、数据信息安全保存等,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并不只是病毒或入侵。而且,安全问题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正确的理解和操作,大部分的安全问题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就能解决的。
七、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爆炸以及信息安全隐患带来的问题。因此在高校开展信息安全的课程是一项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工作。不仅要在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中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还要将这项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甚至中小学中去。全面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这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信息化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海晖.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44.
[2]文灵,申忠明.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王清贤,朱骏虎,陈岩.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10):12.
[4]光耀.信息安全举纲带目—“十一五”信息安全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侧记.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6(8).
[5]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1).
[6]王维平,杨路明.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
[7]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关键词:信息安全 安全教育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竞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建设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各国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投入。
为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在加大信息安全系统投入的同时,还必须培养信息安全人才,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当前信息安全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滞后,信息安全科研和教育落后,信息安全人才匮乏。而高校中的大学生是面对信息的排头兵,所以从他们开始加强信息安全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安全现状
根据几年前美国计算机犯罪调查,一年当中,有90%的公司或组织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其中20%的遭受过20次或更多次的攻击,其中一半以上的攻击来源于美国(26.1%)和中国(23.9%)。据统计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数据受损或丢失、系统使用受限、网络无法使用、密码被盗成为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主要破坏后果。
根据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报告》,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计算机上网无任何防护措施,60%的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邮件账户从不更改密码或常年使用空密码或简单密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相对遍及化与信息安全知识的不足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三、目前高校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
高校对于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与当前形式的发展。加强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保证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同其他国家争夺人才的需要。能够极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免收不良信息的侵害,避免学生本身违法犯罪的发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2、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的科学的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很多学校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者,只对于个别专业的同学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普及面以及力度都不够。
3、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不当
部分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仍然沿用老方法,跟不上当今时代的要求,脱离了实际。大部分的教材只局限于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
四、推广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一方面,因特网已渗入到社会每个角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社会、对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计算机犯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使用计算机的人,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加强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教育运行机制
首先应建立高校信息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确定安全教育内容、计划。其次,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统一开展工作。
2、开设科学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
信息安全的专业知识纷繁复杂,要在短期内传授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全部理论和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必须有所倾向和取舍。
3、加强信息安全的教学实践
信息安全是一个直接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专业领域,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工程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个部分。基础课程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的素养;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旨在锻炼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信息安全教育涉及的课程种类繁多,如计算机网络实现技术、Windows系统安全设置基础、病毒防治、防火墙、加密解密、入侵检测、身份认证技术、数据信息安全保存等,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并不只是病毒或入侵。而且,安全问题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正确的理解和操作,大部分的安全问题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就能解决的。
七、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爆炸以及信息安全隐患带来的问题。因此在高校开展信息安全的课程是一项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工作。不仅要在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中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还要将这项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甚至中小学中去。全面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这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信息化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海晖.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44.
[2]文灵,申忠明.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王清贤,朱骏虎,陈岩.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10):12.
[4]光耀.信息安全举纲带目—“十一五”信息安全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侧记.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6(8).
[5]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1).
[6]王维平,杨路明.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
[7]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