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作者】 杨会栋

【机构】 巴中市巴州区店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教学理念被提高到新的层面来理解。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明确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是学习发展的催化剂,学习情感影响着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大部分生活的环境比较差,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缺乏自信,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所有这些,伴随的是消极的情感,浓烈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数学教学活动的效果,所以必须调动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调动  农村小学生  学习数学  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据我观察,一个学生爱好哪门功课,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喜欢这个老师,就爱这门课;二是这门功课学得好,自信;三是自发喜欢,对这门功课悟性较高,学得轻松。这几点中,我觉得第一点最重要。在农村,人多地少,所以有些家长就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那里(或姥姥家),外出打工,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把孩子丢给了老师。由此可见,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与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多么重要。人格魅力指老师的言行举止受学生尊重,让学生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好老师,是个可亲可敬的人,愿意听从你的教导。下面谈谈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多和学生相处、交流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大部分很少参与班级管理,而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心理上的沟通也相对减少。因此,在课余时间一定要多和学生接触、谈心,一起开展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会越来越亲密,学生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和谐的心理氛围就形成了。如:班里有两位学困生,性格特别内向,我主动找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我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把老师当朋友。上体育课时,学生会主动邀请老师去参加他们的游戏。通过聊天和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他们喜欢数学老师,就会喜欢上数学这门课,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会逐渐改变。 
  二、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位学生的优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式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真诚的评价会拉近你和学生的关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点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更有力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 
  1. 尊重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2. 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 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4.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5. 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6.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师应该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前进,不断地为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给予学生鼓励应注意方式,赏识、期待与关怀无疑是一种好的心理暗示。赞赏若用得恰当,便能有效助长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视兴趣,必须要求教师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广,课堂教学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感觉、灵感、直觉的激发。农村教师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利用农村孩子熟悉的生活环境创造教学情境,搭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平台。只要教师善于因地制宜,把握时机,精心创造符合农村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氛围,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何愁没有兴趣呢?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与学生的数学活动有密切联系。一方面,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需要有关的数学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能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新的提高。因此,重视数学能力培养,就得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重视对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学生情感的稳定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部激发力量。只有健康的情感、乐观的态度,才有利于学生成长,正如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知识”和“爱”串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用无定法、贵在得法”,能否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数学老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综合各方面情况,探究各种教学方法,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数学教学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