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作者】 银 花

【机构】 新疆巴州蒙古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走进课改工作已经六年时间了,青年教师的合格课、中年教师的示范课、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大大小小的竟教课等几番磨课后的公开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让老师们品尝了教学好的的酸甜苦辣。走进他们的课堂,感受到“新鲜与费劲”一词名副其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提高,敬业虚心好学,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更能感受到他们认真的态度,力争上游的斗志,精益求精的精神。
  从平常的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随着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段完善,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些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学生的个性以及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人文精神得到了张扬。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要么脱离文本。这样的解读,必然避免不了课堂教学的苍白、无聊、无效。再看当下的语文教学,重学习方式变革而轻文本解读的现象愈演愈烈,有的老师甚至将“形式”作为决胜课堂的砝码,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阅读课堂出现了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的现象,其结果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
  一、吃准教学目标,咬定语言学习不放松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特别是加强语言的运用。 培养语文听、说、读、写、书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领悟读法写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至于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应侧重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特别是理解词和句的能力、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作出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评价能力。各种能力要依据课标的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地培养,又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现在阅读教学中,阶段性不清,各年级段阅读教学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与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低年级忽视朗读和字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落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级重得意,轻得言。因此,一定要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二、重视单元导读,整体把握文本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通过简单的“导语”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根据导读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三、精选教学内容,告别繁琐的内容分析
  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难就难在语文课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每课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我们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先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潜心会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角度,来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内容,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句段,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
  四、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课要尽可能把教师的活动减下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加上去。优质、高效的教学“彩”要出在学生身上,成功体现在“学”的成效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主理解词句、感悟重点语句、质疑解难、概括内容、复述课文、做读书笔记等各项学习方法,掌握整体感知课文、深入探究课文、整体回顾课文以及独立阅读课文等学习过程。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不能提过多的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适中,思考时间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就无法对问题以及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认知和领悟,也不可能实现对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在对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学会去提问题,并提高问题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学会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倾听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肯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策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永恒话题,永恒追求,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