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美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作者】 刘建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华封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以提高教学语言有效性为前提。实践中,我们可从美化语言入手,使自身教学语言规范严密、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语言  美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师语言是教学互动的良好触发器,也是传递知识,交换信息的有效工具,可以说,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撑。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必然应以美化教学语言为前提,以提高语言有效性为根本。因此,我们要使课堂教学语言要具备文辞美、节奏美、情感美的特点,在运用时使其规范流畅,声情并茂、幽默机智、含蓄蓝藉、新鲜有趣。为此,我们就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而采取恰当的教学语言策略,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特点,即工具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特别是语文较强的人文性,是其他学科难以比较的。而人文性的感染教育方式就是通过语言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因而,我们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服务。为此,我们要精炼语言基本功,提高语言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语言应规范严密 
教学语言应规范严密,这可以说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又特别是语文教学,因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果不能以“规范”来要求,学生如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认为规范就是第一位的,也是我们教学语言的技巧所在。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教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幽默风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根也说过,善谈者必善幽默,幽默有一种引起喜悦、带来欢乐、饶有趣味而寓意深刻的特性。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生动、幽默性。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利用幽默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语言,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容易堵塞学生的思路,而风趣文雅的谈吐,却能“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给学生一种亲切之感,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打开学生思维大门,便于学生想象放飞。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应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文学语言之间的符合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冼炼化的语言。由于教学语言集知识性和教育性于是一体,是规范性和体裁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丰富性和凝炼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不同的课使用的课堂语言也应像不同的文章一样,讲究章法结构和遣词炼句,根据课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时而选用描写性语言,时而选用叙述性语言,时而选用议论性语言,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所以,通俗易懂也应是我们教师应追求的语言修炼目标。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我们教师就要从日常做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性、科学性和教育性,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的方式实现美化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魅力十足,从而为学生习得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供示范和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段静静,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吴世梅,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艺术略论[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
  [3]向延斌,优化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