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作者】 彭金龙

【机构】 贵州省思南县第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作记叙文,只有吐真言、抒真情,才会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呢?
  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
  生活中的“动情点”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或许是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一块手帕;或许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等等。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撩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捕捉“动情点”,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引发自己心灵震动的瞬间,并及时将这种情感的火花记录下来。很多人并不缺少“动情”的体验,只是因为熟视无睹而忽略了它们,让它们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身边溜走。比如一次难得的聚会,你还能描述当时的氛围吗?和父母的一次冲突,你还记得起原因吗?亲人离我们远去,你还能忆起悲痛欲绝的表情吗?有心人应该学会留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不断积累,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娴熟地运用好两种人称。
  (一)大胆写“我”法。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有选择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的题材,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具有“真情实感”。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写的日记、随笔、书信等感人肺腑的重要原因。
  (二)“你”字倾诉法。
  运用“你”字倾诉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和心理距离,这个“你”与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作者所热爱、所怀念的人或物,通过与“你”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流,比较容易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
  如2008年全国Ⅰ卷《牵手(陕西)》,习作者运用“你”字倾诉法,以一个三个月的女儿与父母对话的方式展开叙述。先以充满了古典韵味的“玉”“丁香”“青丝”“水墨”等诸多意象抒写对妈妈的爱恋,再通过怀念爸爸故事中的“蒹葭”“鸠鸣”“秋水”来表现对爸爸的敬爱。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听你们讲夕阳下过去的事情”将自己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高潮。然后,作者以妈妈的口吻点出三个细节:抱着三月的温床,不停地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还在唱女儿不会听到的歌谣,真实地表现出母亲失去女儿之后的极度悲伤。接下来写爸爸对女儿的思念。有后悔,再也不会用胡子扎女儿的小脸了;有遗憾,太多文学的美好还没有来得及和女儿分享。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章的结尾,女儿与爸爸的一问一答之间,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灵魂可以永存!谁说阴阳两隔!有真挚的爱,我们会生死相依!这样的文字怎能不令人心伤?这样的文字怎能不让人动容?
  三、写好细节,于细微处显真情。
  细节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情变化、服饰细节等)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够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回忆母亲、祖母,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实感人。因此,我们写作记叙文时,也应努力通过细腻真切的描写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的抒发出来。
  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习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一个旗舰店的消亡和一个真正的有内涵的时尚店——“刺绣店”的崛起,文中的细节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
  ……每日清晨旗舰店的清洁工“哗啦——”一声将水全部向那刺绣店的门口冲刷而去,脏兮兮的水流了一地。然后是汽车尖锐的刹车声,旗舰店的总销售经理神情孤傲地冲店门口恭候的助理冷漠地微微致意,自动玻璃门将一切繁华又隔绝在店门里头。……
  终于有那么一天,规划局请了驰名外省的一位美学专家过来勘察这条商业街的发展前景。美学专家的眉头一直锁着,慢慢踱过一家又一家规模宏大的商铺,又踱过一扇又一扇铮亮的橱窗,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行人走到转角处的店铺,美学专家的脸色放光了许多。周围的人立马会意,有一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者上前恭维地笑道:“先生果然好眼光,这转角的国际旗舰店就是拉动本城高端客户消费的头号品牌,这里地段繁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大家立马要拥护着专家进店。专家的神色很严肃,只是略略点了点头,迈开脚步不顾旁人失望的目光接着向前走。……
  上面两段文字中,“流了一地的脏兮兮的水”“汽车尖锐的刹车声”“旗舰店总销售经理孤傲的神情”,“美学专家一直锁着的眉头”“踱过商铺”“略略点了点头,迈开脚步向前走”“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者的恭维”等细节描写,无不细腻逼真,神情毕肖,极具喜剧色彩,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为下文情节陡转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文中人物的褒贬。
  四、巧借“点染”传情理。
  记叙文以叙事、描写为主,但我们也可以借助议论、抒情,有意点明作文主旨,表达对文中人、事、物的强烈感情;或者借助有关景物,营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这就是“点染”手法。
  (一)运用议论、抒情进行点染。
  (二)通过富有韵味的写景文字来“点染”,以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
   情和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古典诗词以及现当代优秀的散文通常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我们如能饱蘸深情描绘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必然会将读者带入有情之境。如优秀作文《山中的雾》写的是一个叫眉儿的姑娘为了省钱给疾病缠身的妈妈治疗,竟然把刚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抛进了山谷。文章感人至深,是与文中的三处景物描写分不开的:一处是文章第二自然段对小路上野花、鸟儿的描写,烘托出一位贫家姑娘的凄楚、郁闷、愁肠百结的心情,并且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一处是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虽然只一句“山中好大的雾啊”,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句,与眉儿此时此刻的心理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契合;一处是在结尾:“山中的雾好大啊!”这一笔,可以说是极成功的一笔,景物的再次点染不仅使得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强化了全文的苦涩基调和暗淡色彩,读者在为眉儿的惊人之举肃然起敬的同时也生出些许惋惜和怜悯。
  文无定法”,只要我们潜心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动人之处、可贵之处,并围绕以上几点反复训练,就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记叙文。